86、第八十六章(1/2)

("[清]公主第一可爱");

张太傅第一反应不是惊讶,

而是皱眉。

一本书,背诵和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背诵最最基础。只要会读,一遍不成读两遍,

两遍不成读三遍,总是能会背的,

甚至连认字都非必要。

当然,

古文拗口难懂,

背已经很难。

但释义不一样,需要学生了解每一个字、词、句的意思和语法、学习言语中传达出来的圣贤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绝不是一日之功。

现在有些少年天才,

号称三岁背诗、五岁背三字经,这已经很了不得了,且大多是早早就开始启蒙的。

而六阿哥才几岁?

说这种话岂不是大言不惭?

张太傅心里不高兴,脸上也露出一些,板着脸教育宁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宁欢眨巴眨巴眼睛:“我知道吖~”

张太傅:“......”

在他看来,

这就是不肯认错了。

张太傅心里越发不喜,

浓眉皱得越发紧,眉宇间多出几道皱眉,

平白显得老了好几岁。

八阿哥趁机道:“太傅考校我们一二吧。”

这句话点醒了张太傅。

是了,考校一下,

谁是什么水平就知道了。

好叫六阿哥也知道知道,大话不是随便说的,随时有可能被拆穿。

他倒不是为了和宁欢置气,只是文人讲究气节、尊重学问,顶顶看不上这种自吹自擂的行为。

不仅毫无气节,

在懂行的人看来,还特别.....额,幼稚。

他看着宁欢仰起来的嫩白小脸,默默替换掉了“蠢”字。但再可爱,要做学问,先要做人。

既然学生不能换,今儿他便教教他如何做人。

“那今儿便做考校吧。”

张太傅盯住宁欢,小姑娘兴致勃勃道:“好吖~”

她真材实料向来不怕任何考校。甚至还有些跃跃欲试。

张太傅:......哼!

想到宁欢前面的话,张太傅决定不考他们背书,直接从释义开始,他也不用看书,张口就来。

张太傅:“‘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何意?”

宁欢高兴地举手:“欢......我知道我知道”,她背着小手声音嘹亮道,“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然后才是学习各种知识。”

虽然言语稚嫩,但意思却没错,且正是这份稚嫩,让张太傅知道,宁欢是真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的。

张太傅揪着胡子问:“‘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何意?”

宁欢非常积极:“我我我。”

没人跟她抢,宁欢说:“这句话意思是说,赤道天气最热了,越往北越冷,我们大清在东北方向。”

张太傅:“可知赤道出处?”

“出处?”宁欢挠头不解,“赤道就是赤道,还有什么出处?”

张太傅觉得宁欢的极限快到了,脸上露出一点胜利在望的得意,还没说话,就听小姑娘道:“我不知道赤道出处,但是我知道哦,不仅越往北越冷,越往南也越冷哒!最南和最北的地方,都是大堆大堆的冰,而且他们那里半年是白天,半年是晚上哦~”

五阿哥插话道:“我们这里也是半年白天,半年晚上。”

“不一样啦!”宁欢手舞足蹈,“他们过完白天再过黑夜哒......黑夜和白天是连着哒......半年的白天是一起过哒......”

她连说带比划,好不容易解释清楚,头上的呆**都没刚才翘了。但不仅五阿哥,就连八阿哥和张太傅都有些惊讶。

实在是宁欢所说闻所未闻。

小姑娘叉腰道:“那叫极夜和极昼,听说还有极光,特别特别特别好看!”

张太傅生怕小家伙们又要问“极光”是什么,那跑题就跑的太远了,连忙板着脸拉回几人注意力。

......

张太傅问题越来越深,别看小小三字经,流传千百年,自有无数道理。

然而,宁欢是跟着系统学的三字经。

经过多几百年的研究,后世对三字经了解更加透彻。且随着思想大**,还涌出了更多有趣的观点,于是宁欢小姑娘不仅回答先生问题,还频频提问。

比如经典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问题。

这个问题在后世久经讨论,却没有得到答案,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难度差不多是一个级别——地狱模式。张太傅一开始振振有词,很快就被宁欢问得哑口无言。

张太傅:“......”

上课第一天就经历被学生打脸和被学生刁难,大失颜面的张太傅气急败坏地问:“‘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何解?”

没读过《论语》的宁欢:“......”

八阿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