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五十六章(1/2)

("[清]公主第一可爱");

时间一天天过去,

黄河流域大部渐渐转晴,唯有一小部分尚且在下毛毛雨。

黄河水位开始下降,

水流变得平缓。在官府帮助下,房屋开始重建,稻谷开始抢救,一切都渐渐恢复原状。

夹杂在其中的向河县人格外显眼。

向河县是离宁欢预测决堤地点最近的周县。若果真决堤,他们将受到最大冲击。为防万一,官府将他们全部迁离。

一开始被迁离,向和百姓虽然心痛,

但更多的是惊恐和感激。

因为可能决堤而惊恐,因为官府救他们性命而感激。

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

不仅河堤一点事都没有,甚至雨也渐小渐歇,

大家心里便有些不满——官府这不是在涮人么?

还是有人说了公道话,

只道即便不是应官府要求迁离,他们房屋被大雨冲塌,

也终究要出来的。到时候没有官府帮忙,

怕是比现在还惨。

大部分人都是讲道理的,认可了这话,

便也压下了那点不满。

可是眼看着没有危险,其他州县的人都开始修补房屋抢救小麦稻谷了,官府还不肯叫他们回去——

大家忍不住了。

如今跟官府闹得厉害,

都想早点回去。有那脑子活的,

比如张三,见官兵虽然不叫他们走,但是面有难色,动作也不坚决,

眼睛一转,便拉着几个小伙伴退出去悄悄嘀咕。

*

烦恼的不止百姓,康熙最近也焦头烂额。

弹劾他的折子越来越多,朝堂上下都是反对他“固执己见”、让向河百姓返回家园的声音。到了这个时候,朝堂上声音分外统一,仿佛谁替皇帝说话谁就是奴颜媚骨的“秦桧”一流。

纵然康熙威严深重,在朝堂百官的压力下也承受不住。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对神仙的信任了。

可惜神仙这方面似乎并不很有能力。

康熙看着左手边厚厚一摞弹劾折子,在桌案前枯坐良久,到底是提笔亲自写圣旨。

而宁欢直到这时候才从三阿哥和四阿哥嘴里得知事情的严重。

三阿哥叹气道:“本来皇阿玛就左右为难,黄河堤坝没事大家骂皇阿玛固执己见置百姓于不顾,可是若真出事只怕就要骂皇上失德天降警示了。四弟你说是不是?”

宁欢气愤地握住小拳头去看四阿哥,对方紧抿着嘴点头表示赞同。

小姑娘便皱起小眉头,一向脾气温和的三阿哥也皱眉:“皇阿玛这么厉害,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他们如此逼迫皇阿玛,万一黄河堤坝果真决堤,是不是要向皇阿玛赔罪?”

宁欢:“会赔罪吗?”

三阿哥气愤道:“就算不赔罪,也能证明皇阿玛是对的,以后他们就不敢这么嚣张了!”

四阿哥抿嘴点头。

宁欢眼睛一亮。

三阿哥沉默片刻才悠悠叹口气:“只怕他们来势汹汹,皇阿玛要坚持不住了。”

“不可以哒!”宁欢焦急地跳起来,“他们太坏啦,黄河一定会决堤哒,欢欢这就去找皇阿玛!”

小姑娘滑下椅子就哒哒哒往外跑,三阿哥和四阿哥连忙叫人拦都没拦住,不由面面相觑。

康熙心情不太好,任谁天天被追着骂心情都好不起来,哪怕这个人是帝王。何况他并不能认定自己是对的,腰板不硬心理压力更大。

而害他被骂的“罪魁祸首”宁欢小朋友还抱着他大腿信誓旦旦:“皇阿玛,黄河堤坝真的会发大水哒!”

康熙淡淡道:“堤坝无事,百姓少受些磨难,朝廷少耗费些银钱,这是好事。”

“可是、可是......别人骂皇阿玛。”小姑娘眼里含了一包泪,看起来可怜兮兮。

康熙失笑道:“被人骂几句怎么了,古有唐太宗以魏征为镜,不知被骂了多少遍,大唐却在太宗手里越来越好,可见被骂未必是坏事。”

宁欢问:“皇阿玛不难过吗?”

如果被骂的是她......宁欢想想便委屈得想哭。于是她果真仰着小脸抹眼泪。

小姑娘小猪似的哼哼唧唧,鼻子还一抽一抽,看起来可怜极了。

康熙看着宁欢这个样子心里软成一团。迁怒之情消去不少,摸着小姑娘脑袋道:“身为帝王,本应胸怀天下,有好事自然有坏事,有赞誉也有谩骂,这本都该是承受的。你看历史上哪个帝王没被骂过呢。秦皇汉武莫不如此,朕没什么伤心的。”

这番话宁欢听不懂,只眨巴眨巴眼睛看康熙,好一会儿,就在康熙打算让她看着自己先批一会儿奏折的时候,小姑娘突然抱住他大腿道:“皇阿玛,如果还有人骂你,你就告诉他们,犯错的是欢欢,不是皇阿玛!”

康熙:“......”

康熙低下头去看宁欢,小姑娘比椅子高不了多少,举起胳膊才能抱住他大腿,两腮肉嘟嘟,小脸还有些纠结,眼里带着些恐惧。

她刚才哭成那样,可见不是不害怕,却还是愿意为了皇父挺身而出。

康熙幼年失怙,八岁登基,一向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天下百姓、保护自己儿女,头一次被孩子保护,一颗心顿时酸软成一团。

此时什么迁怒,都烟消云散了。

康熙把宁欢抱起来掂了掂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咱们小五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宁欢顿时笑得露出两排小奶牙,大大眼睛弯成月亮,抱着康熙脖子蹭了蹭。

康熙兜着她屁股把小姑娘抱好了:“不过这件事皇阿玛自己能解决,小五不用操心了,也不用你替阿玛挨骂。”

......

宁欢蹦蹦跳跳离开后,梁九功犹豫片刻小声问:“这折子。”

康熙头也不抬:“送过去吧。”

圣旨被送到六部,百官看到不由松口气:“皇上总算松口了。”

“果真?”

“可终于松口了,向和县天天闹事,知府和县令一天三顿地来折子抱怨,再不解决我就顶不住了。”

“是啊是啊,我们也是......”

“早该松口了......”

“皇上圣明,总算是想通了......”

最近因为这件事和皇上斗法,百官颇有些紧张劳累。这道圣旨一下,胜败已定,六部一时充满了轻松的气息,大家都放松下来,甚至商量着休沐要去哪好好放松一下。

就在这时候,向河县所属州府的知府送来八百里加急折子——

“大人不好了!黄河流域大雨,向河县河堤破裂!”

什么?

*

说起来还有些后怕,堤坝破裂是在晚上。

向河县之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大部分人觉得不会出事,因此巡逻之人并不尽心,晚上不过按时按点转一圈,草草看一下就回去睡觉。

这次本也如此,但又有些不同。

因为张三带着几个人偷偷溜回来了。

他们白天不敢动作,晚上趁着夜色冒雨来田地里抢救稻谷。这段时间他们心里憋了不少怒气,平时不敢说,闹也不敢大闹。如今仗着四周无人夜黑风高,就有人用石头发泄似的往堤坝上砸。能在官府眼睛底下偷偷溜回来的就不可能是好性子的老实人,有一就有二,大家纷纷捡石头砸堤坝。

他们倒是舒坦了,但也把听到动静的巡逻官兵引来了。

这些人撒丫子就跑,官兵也不追,只略微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堤坝。

这一查不得了,堤坝上竟然有一道裂缝!

水都从里面渗出来了!

想到传言中说这个地方会决堤......

冷冷的雨水拍打在脸上,都不及他们拔凉拔凉的心。

一行人一边派人回去报信,一边立即着手修补堤坝。好在他们带了工具和材料过来,就放在附近一户地主的宅子里。

取了工具材料,顺便把躲在地主马棚的张三等人一并拉过来当苦力。就这么冒雨拼命修补,好歹没出大事。

等府里派的人到了,张三扔下铁锹,腿一软坐在泥地里,嘴唇颤抖着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就差一点点。

差一点点他这次就要死了。

差一点点整个村子就要被水冲走了。

刚才他亲眼看到了黄河的水多么汹涌,那一兜子下来,指定是跑不了了。

太吓人了......

太吓人了!

再大胆的人,面对生死之事总是胆怯的。张三无比后怕,也无比庆幸,朝廷没有放任他们死活,反而忍着巨大压力将他们迁移,还派人巡视,否则向河县怕是保不住了。

张三强撑着翻身跪下,举起双手一个头嗑到泥水里,大声道:“谢谢皇上!”

其他人也跟着跪下。想到他们之前不仅骂官府还骂皇上,心里顿时羞惭无比,喊得更大声了,就连正在修补河堤的官兵也心受感染,跟着一起喊“皇上圣明”,他们也与有荣焉,做事仿佛都更有劲了。

第二天消息传回府里,百姓——尤其是向河县百姓更是后怕感激,纷纷为康熙歌功颂德,有书生写了打油诗在众人之间传唱,还有人送东西到官府赔礼道歉,朝廷之前损失的威望不仅找补回来,还更上一层楼。

知府的奏折里用大量笔墨详尽描写了百姓对皇上的称颂和感激,虽有拍马屁之嫌,但百官如今关注的已经不是这个,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