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先杀代善,再杀多尔衮!(2/3)

所有的大炮都被拉了出来,很快便布置到位,瞄准了一里之外的鞑子。

“开炮!”

张耀一声令下,三百门炮纷纷开火。

“轰轰!!!”

片刻之后,惊雷一样的炮声,震响了整个战场,

让攻城的鞑子们有些奇怪的是,他们的确是听到了大量火炮开火的声音,也看到了城头上出现的火光,为啥没有硝烟升起呢?

而且,平日那些碗口大的实心炮弹,多少能用肉眼捕捉到一些影子,可为啥这次看不到射出来的炮弹呢?

“轰隆!!!”

突然之间,一声巨响从人群中响起,炮弹落点周围的鞑子,倒下了一大片。

现场一片狼藉,甚至有几个鞑子直接被爆炸的冲击波掀翻到空中,然后重重的摔倒下来。

更有残肢断臂,飞到数丈开外,箭囊中的箭矢,被击碎的盔甲,断裂的武器,散落一地。

这便是一发炮弹的战绩,至少有十五个鞑子丧命,受伤未死的也也有十几个。

不过,这点数量,对于鞑子的总兵力来说并不多,很快就有后面的鞑子冲上来。

他们就像是密集的蚁群一般,根本不管这些倒下的战友,继续闷头往前冲。

多尔衮许下的奖励,让每一个鞑子都为之疯狂,这些鞑子在巨额奖励的诱惑下,变成了不知恐惧的傀儡。

“轰隆!!!”

“轰!!!”

“轰隆!!!”

然而,刚刚那只是第一发炮弹爆炸产生的效果,紧接着不断的有炮弹在鞑子人群中炸响。

随着炮弹不断落地,鞑子的伤亡数字在不断上升。

每一发炮弹,都至少干掉了二十个鞑子在密集的鞑子中间产生一块空白区域。

但很快就被后面的鞑子天空满,仿佛只是一个小石头落入水中,掀起一阵水花,然后归于平静。

不一会功夫,三百发炮弹全部落日爆炸鞑子的伤亡数字,已经超过六千人了。

望着人海般继续前进的鞑子,贾琏感慨道:“这些鞑子,简直是排着队上来送人头!”

张耀也开口称赞道:“还是元帅您这大炮威力强大啊,鞑子越是密集,杀伤效果就越好!”

“那就瞄准鞑子最密集的地方打,想要攻到城墙下,不死上十万八万鞑子,想都不要想!”

望着冲锋速度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鞑子贾琏极为霸气的说道。

他之所以如此有信心,主要是来自于对这意大利炮,以及火器发展的历程的了解。

可以说,这意大利炮,就是密集阵列最为强大的克星。

很多人对战争的了解都源于影视剧,但事实上,真正的战争和影视剧上表现的差别很大。

就拿战阵来说,冷兵器时代的战阵,远比古装剧中表现的更为紧密,那真的是人挤着人,

谷揕

别说从阵列之间穿过,你想转身都不容易,这样对于群众演员来说要求太高,很难拍出来。

双方若是正面硬战,比拼的是哪一方的战阵更为紧密,更不容易被突破。

而热兵器战争,也比战争片里面的表现的更为稀疏。

如果真的按照实际情况拍摄,恐怕一个镜头里面就三五个士兵,非常影响观感。

当然,作为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还是以密集战阵为主,毕竟热兵器还存在诸多缺陷。

那么,密集队列又是从何时开始转变为稀疏的散兵线的呢?

答案是十九世纪后期。

也就是后装枪,后装榴弹炮大量生产,并装备军队的时候。

说起来,现在无论是鞑子用的红衣大炮佛郎机炮,还是明军军用的虎蹲炮,喷铳,亦或是天承军用的拿破仑炮,本质上都是一种炮。

都是利用火药燃烧,产生数百倍的膨胀气体,推动前方的炮弹打出去,以动能击杀敌人,其实和枪的远离差不多,只不过口径特别大而已。

原理都一样,只不过是火炮的设计,炮管厚度和长度,铸炮的材质,火药的配方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种火炮之间的威力射程,射速方面有差别。

但是贾琏在红楼世界让人研究的就不是这样的炮了,他让人研究的是十九世纪的那种枪炮。

所以无论是炎黄步枪还是炎黄大炮,实际上的杀伤力已经极为的恐怖了。

有了这些对步兵杀伤力极大的武器,若是继续采用排队枪毙战术,或者是密集战阵,互相射击一轮过后,两边估计都死的剩下没几个人了。

由于这些武器的大量装备,为了避免双方同归于尽的结局,只好演变为散兵线战术,后来渐渐发展成了铁丝网壕沟战术。

但这些鞑子并不知道,依旧按照冷兵器时代的密集队形前进,人海如潮般的向保定城推进。

于是,炎黄大炮所展现的威力,远胜于后世两次世界大战上的表现。

望着冲锋的鞑子人群之中,不断地出现一阵阵爆炸,不断地有鞑子被掀到天上,

密集的人群中被炸出一个个空洞,多尔衮震惊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军究竟干了什么?”

多尔衮不断地发出怒吼,但没有人可以解答他的疑问。

他的位置距离战场足足四里多,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明军的火炮给打到。

此前他就听说了,为祸中原的流寇李自成,便是死在大炮之下。

而且响起他亲爹野猪皮,也就是努尔哈赤也被死在炮下,他就决定不再冒险。

但是隔着这么远,根本看不清前方发生了什么。

难道是明军早先就埋下了火药?

不对,这爆炸离着城头足足有一里多,他们是怎么引爆这些炸药的?

可若说是火炮,确实听到了阵阵炮响,但却没有看到升起的硝烟,而且就算是红衣大炮打出的开花弹,威力也没这么大啊。

这时,一伙鞑子兵搀扶着一个将领一步一颤的回来,来到了多尔衮面前。

只见这个将领脸上满是血污,脸上破了一大块,浑身都是血迹。

多尔衮瞅了半天,才认出这是谁,惊呼道:“杜度,你是杜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