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琏二爷上阵杀敌,枪玩的很溜啊!(2/4)

“我也投降,别杀我!”

“我们也投降!”

随着最后一个鞑子放弃抵抗,河间府城被天承军收复。

整个过程用时不到半个时辰,达成了贾琏的速战速决的要求。

其实,贾琏完全可以像攻打淮安城一样,直接轰塌河间城的城墙,然后再进攻还能减少一些伤亡。

但那样一来,不但要消耗很多弹药,而且耗费更多的时间。

虽然天承军库存的火药很多,炮弹也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但接下来还要面对鞑子主力,省着点总是没错的。

不一会,何龙前来汇报:“元帅,战损已经统计出来了!”

“念!”

“此战,我军阵亡九百八十五人,受伤一千一百三十二人,其中有两百四十八人重伤!此战收复河间府城,全歼六千鞑子,以及归顺的鞑子九千六百余人!”

听到这些,贾琏点了点头,战损在他的预计范围之内。

“传令全军,抓紧时间休息,一个时辰后出发,直扑保定!”

一个时辰后,大军启程。

贾琏继续率领主力,前往一百五十里外的保定府城。

除了留下一千人防守河间府,照顾伤员,看押俘虏外,还分出两支偏师,分别进攻西南的肃宁和东北方向的任丘,确保侧翼安全。

傍晚时分,贾琏率领大军主力抵达高阳城。

虽然高阳只是一座小小的县城,但贾琏却对其了如指掌。

四年前,也就是崇祯十一年,鞑子大举入口,从西峰口破关,直入北直隶。

十一月,当时还只是正白旗旗主的多尔衮,率领三万大军攻打高阳县城,只因为这里面住着一味大人物一孙承宗。

孙承宗不但是四朝元老,崇祯皇帝的老师,而且主持修建了关宁防线。

就是这条防线,使得鞑子死磕十几年,损兵折将无数却没有丝毫进展,只能绕道蒙古草原,冒险入寇,根本无法占据中原。

以至于多尔衮当皇帝后,为了能够通过关宁防线,拿出两个亲王的爵位招降吴三桂父子。

可以说,鞑子对关宁防线恨之入骨,对修建关宁防线的孙承宗,更是恨不得生吃了它。

得知七十多岁的孙承宗致仕还乡回到了老家高阳,多尔衮就率军前来攻打。

当时高阳城的明军只有一千人,在孙承宗的组织下,号召全城军民奋勇抵抗。

但奈何鞑子兵马太多,城内大多是临时被武装起来的百姓,也没有援军前来救援,最后抵挡了三天之后,高阳城被攻破。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六岁。

崇祯皇帝朱由检闻讯后哀伤悲叹,命有关官员从优抚恤。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鞑子入寇之时,有人就建议崇祯皇帝作为学生,应该把他的老师孙承宗接到京城来避难,但崇祯根本没有采纳,事后还假惺惺的哭泣一番。

四年的那一战,多尔衮前为了泄愤,多尔衮下令把高阳城夷为平地,城内百姓屠戮一空,所以到现在高阳城虽然重建了,但防御力却不怎么样。

天承军只花了一炷香的功夫,便控制了这座小小的县城。

对于被俘的一千来号鞑子,贾琏直接下令全部处死,用以告慰四年前被鞑子屠戮的高阳百姓,以及帝师孙承宗一家。

……

次日清晨,大军从高阳再度启程。

此地距离保定不足八十里,一切顺利的话,天黑之前就能赶到。

然而,刚走出不到二十里,便有侦骑前来汇报:“元帅,前方发现鞑子骑兵,人数不多,只有一百来人!”

“李泰,多派些侦骑上去,驱散他们!”

贾琏估计,这多半是鞑子的斥候,前来侦查军情的。

不一会,三百侦骑,向发现鞑子骑兵的位置扑去。

贾琏也没太放在心上,对于他而言,鞑子只是一些稍微强大的军队罢了,并非不可战胜。

别人对鞑子有恐惧之心,他可一点都没有。

没想到,不一会这支三百人的侦骑便回来了,为首的把总高辉禀报道:“元帅,这些鞑子太狡猾了,我们刚一靠近,他们便放箭射我们,我们撤退,他们就追上来放箭,我们追上去,他们就逃跑,而且边跑边放箭,一番交锋下来,阵亡三十五人受伤四十二人!”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方向的侦骑来报他们也都遭遇了鞑子骑兵。

跟高辉一样,这些鞑子骑兵都是以大约百人一队,清一色的弓箭手,远远的射箭,等到他们靠上去,这些弓箭手就撤退边撤便放箭。

听到这些情况,李泰有些担忧道:“将军看样子鞑子这是在袭扰,打乱我们的行军部署啊!”

贾琏点了点头:“很显然,这些鞑子应该是从保定府城出来的,他们想要拖延咱们的行动,拖到多尔衮的大军抵达!”

谷朂

”那咱们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