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给多尔衮出个难题(2/2)

谷懞

当百姓们再度看到汉家衣冠,对比自己这宛如蛮夷,和鞑子没什么区别的装束,不少百姓都失声痛哭。

这一切孙平勇都看在眼里,鞑子虽然占据京城,却不得民心,元帅这次一定能将他们彻底消灭。

而他这次前来,则是先从内部给鞑子沉重一击。

整理了一番仪态,孙平勇大踏步的走进了太和殿。

太和殿上的鞑清大臣们,看到一身汉家衣冠的孙平勇,顿时感觉一阵不舒服。

经过他们这一个月来武力强行推进剃发令,至少在京城内,再也看不到一个身着汉家服饰的人了。

现在孙平勇这身打扮,跟他们一对比,就像一群乌鸦中间矗立着一只凤凰,膈应的很。

“大胆,见我到大清皇帝陛下,居然还不下跪行礼?“此时已是鞑子定南王的吴襄,怒吼道。

这巨大的声音震得孙平勇头皮发麻,有些不爽的喊道:“谁啊,这么大声?想把老子耳朵震聋不成?”

“我乃堂堂大清定南王,你这南蛮如此不知礼数,还不快跪拜我大清皇帝!”

孙平勇饶有兴趣的盯着吴襄,戏谑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大名鼎鼎的二狗子,吴三桂的狗爹吴襄啊。先帝待你们不薄,命你父子一个掌管京营,一个负责蓟州至山海关的防务,却没想到你们两条狗居然反咬主人一口,给贼寇带起路来!”

然后又若无其事的说道:“在我们大明,看门狗若是给了骨头不看门,放任窃贼进屋,甚至还跟窃贼沆瀣一气,偷窃主人的食物,都是要被打死的!”

孙平勇这话,不单单是怒骂了吴襄一顿,可谓是瞬间得罪了朝堂上的所有人。

吴三桂和吴襄是看门狗,那他们大清的大臣,不就是窃贼吗?

望着孙平勇颐气指使,拐弯抹角的辱骂大清君臣,仿佛这里不是大清朝堂,反倒是菜市场一般,一直没有吭声的多尔衮也忍不住了,冷冷的说道:“孙平勇,你好大的胆子,难道你就不怕朕杀了你?”

多尔衮虽然当皇帝只有半年,但自小养尊处优,位极人臣,自有一番震慑人心的威压感。

他双眼静静的盯着孙平勇,强大的气场令人心底发颤。

不料孙平勇却根本不在乎,反倒是大大咧咧的说道:“我孙平勇堂堂大明使者,想让我跪你一个鞑子,门都没有。多尔衮你要就杀,我孙平勇烂命一条,能有几万人给我垫背,死后有无数大明百姓为我送终,年年香火供奉,美名传唱千秋万代,也不枉此生!”

听到孙平勇直接说他们的皇帝是鞑子一众鞑清的大臣更加愤怒了,一个个大声呵斥,扬言要将孙平勇碎尸万段。

“肃静!”

多尔衮怒吼一声,群臣纷纷闭嘴。多尔衮也担心这些大臣忍不住怒气,把孙平勇给打死了。

孙平勇这话,看似在说自己不怕死,但实际。上确是在威胁他们。

“多尔衮,还是聪明人之间说话舒服,这些家伙是真的是又蠢又笨,脾气还大,也不知道你怎么忍受的了。”

听到这家伙直接骂自己蠢,好不容易偃旗息鼓的群臣怒火再度被点燃,一个个撸起袖子,准备用拳头讲道理。

多尔衮压了压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然后平静的说道:“孙平勇,你闹了这么久,风头也出够了,直接说吧,你这次到底是干什么来的?”

孙平勇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能和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般,舌战群鞑。

这些鞑子一个个气的发疯,却拿他一点办法没有。

他莞尔一笑:“跟你们做一笔买卖!”

扫视一圈,孙平勇继续说道:“平原一战我们俘虏了你们五万六千多人,其中还有你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赎买回去啊?”

此言一出,整个太和殿顿时变得寂静无声,仿佛一根针落地都能听到。

在孙平勇说出那番自己不怕死的话时他就明锐的注意到了那句有几万人垫背,很自然的联想到了平原一战被俘虏的数万大清将士。

果然没有猜错,这孙平勇,可就是为此而来的。

一众大臣也都不再言语,因为他们有把柄在明军手上,若是真的杀了孙平勇,那些俘虏必定会被杀掉。

这次多铎南下追击朱慈娘,带过去的十万大军当中,有近三万汉军,三万蒙古兵,四万满洲八旗。

满洲八旗中,除了多铎自己的镶白旗两万多人,还有其余各旗兵马,每旗都差不多有两三千人。

而此战损失最大的是蒙古兵,四万八旗兵死伤只有万余人,贾琏手里握着近三万鞑子兵的性命。

对于这些鞑清的大臣们来说,手里旗军的多寡,意味着他们话语权的大小。

连年与大明征战下来,各旗的人丁损失都不小,旗丁可都是宝贵的资源。

现在又有近三万人被俘,若是能把这些俘虏赎回来,补充各旗战力,那可是大好事啊。

多尔衮也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做这笔买卖?”

孙平勇掰着手指头说道:“很简单,一个普通旗丁一千两银子,一个壮达三千两,牛录章京一万两,甲喇章京十万两,固山额真和旗主一百万两,至于多铎,身为你多尔衮的亲弟弟,又是十万大军的统帅,怎么着也得五百万两吧!至于汉军和蒙古兵,就给你们打个对折好了!”

听到孙平勇狮子大开口,太和殿中的一众鞑清奴才顿时感觉自己被愚弄了。

正红旗旗主,大贝勒代善冷笑着说道:“一个旗丁一千两,你们居然也说得出口?”

孙平勇突然端正态度,严肃的说道:“这都是你们大清的勇士啊,都是为你们大清立下汗功劳的战士啊,代善你居然觉得他们的命不值一千两银子,那你倒是说说看他们值多少钱?”

这话直接把代善给噎死了。

让代善开价,他若是说的高了,大清想要赎回俘虏就要花费巨额金钱。

若是说的低了,岂不是说他代善不在乎旗丁的性命,觉得他们的功劳不值一提?这让大清的旗丁们会怎么看待他代善?

这横竖都是个坑,代善也只能闭嘴。

作为鞑子之中以睿智著称的人,多尔衮也早就发现了这其中的坑,所以根本没有接孙平勇的话茬。

在代善吃瘪之后,他果断喊道:“散朝!”

他已经意识到了,这孙平勇表面上是来做俘虏交易的,实际上则是为了离间鞑清内部。

孙平勇哪里会让多尔衮获得喘息之机紧接着说道:“慢着,你们若是没什么钱用人换也行!

此言一出,众人都停下了脚步。

望着驻足的鞑清众奴才,孙平勇笑眯眯的说道:“吴三桂,吴襄,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这五人,死活不论,每人可以换五千个旗丁。石廷柱,刘之源,吴守进,马光远,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祖大寿这八人,每个可以换三千个旗丁;祖可法,刘天禄,张存仁,韩大勋等人,每个可以换一千个旗丁!我这里有一份清单你们可以照着来!”

说完,递上了一份名单。

此言一出,吴襄,范文程等一干汉人官员,顿时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

望着他们不善的眼神,吴襄和孔有德,尚可喜等人顿时就慌了,担心他们真的把自己拿去交换俘虏了。

尤其是那句死活不论,他们很担心多尔衮找个由头杀了他们,然后拿着他们的尸体去换俘虏。

多尔衮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如此狠毒的计谋,顿时大怒道:“将此人给我压下去,关进天牢!”

“多尔衮,别啊,有事好商量嘛。”

“买卖不成仁义在,你这把我关起来算怎么回事儿啊。”

“你要是嫌价格高了,咱们还可以商量商量。”

“我看这吴三桂挺年轻的,长的又俊秀,内阁首辅马世英大人就好这口,你把他交给我们,我们给你一万旗丁,剩余的钱财我们把他卖给马大人,也能补个差价……”

当孙平勇被侍卫们押走时,口中还不断的说着轻佻的话语。

此时的多尔衮异常愤怒,很想把孙平勇凌迟处死,但他此时还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理智告诉他就算杀了他也无济于事。

此等恶毒的计谋,完全是打在了多尔衮的七寸啊。

一旦处理不慎,奇造成的恶果,甚至比阿巴泰,多铎两次大战惨败还要严重。

现在鞑清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外部的军事压力,而是内部的矛盾。

多尔衮一系和皇太极一系残存势力,以及代善一系的矛盾,以及满人大臣跟汉人大臣之间的矛盾。

在鞑清内部,满人大臣一向看不起汉臣,觉得他们都是二狗子,背主求荣,不值得信任。

甚至连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都很瞧不起汉臣。

在被俘虏之前,没事儿就把大学士范文程的妻女拉到府中凌辱。

甚至有时候还把范文程拉到一旁,看着多铎在他妻子和女儿身上纵横驰骋。

而范文程屁都不敢放一个,也没有因为受辱之后背叛大清,重回大明,而是继续当鞑清的好奴才。

对于他们来说,孔有德,吴三桂这些人,不是鞑清而功臣,而是抢了他们功劳的二狗子。

这些矛盾,一直都是靠着皇太极,以及接任的多尔衮,通过个人权威,以及高超的政治技巧压制着在。

现在孙平勇一番话,直接将这些矛盾激化。

根据孙平勇说的,用五千俘虏换孔有德他们这些异姓王,用汉军八旗的旗主们换三千俘虏,大部分满人大臣都觉得很划算。

反正这些汉臣都是奴才,哪里比得上大清的勇士重要,几个汉臣就能换回全部被俘的近三万大清勇士,为什么不换?

而这些汉臣,此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以及死亡的威胁。

他们担心,这些一直跟他们不和,排挤他们,鄙视他们的满人官员们,会不会下黑手。

有些人甚至警惕起来,开始思考着两手准备,一旦情况不妙,脱离大清,另谋出路。

对于多尔衮来说,如果处理不好,汉臣和满臣之间互相持续猜疑,最后越来越深,必将导致两边矛盾激化,很容易酿成鞑清内乱。

最后,不用外部的敌人,他们自己就从内部瓦解了。

多尔衮此时头大不已,整个鞑清内部大部分人都是以武力著称,但这件事情是用武力没办法解决的。

此时的贾琏,已经率军进入兖州府了孙平勇把事情办得怎么样,他并不知道。但他很清楚,只要孙平勇把他交代的那些话全部说出来,这一次出使的目的就达到了。

做俘虏买卖是假,离间鞑子内部满臣和汉臣的关系才是真。

哪怕最后多尔衮能够以高超的手段,成功的将贾琏的计谋破解,但满臣和汉臣之间猜疑的种子必然已经种下。

至于那五万多俘虏,他们的死活贾琏根本不在意。

多尔衮要是愿意花大价钱来买,给他们也无妨,反正砍掉了大拇指,他们也没办法再握兵器上战场了。

若是多尔衮不买,到时候贾琏还是会把这些俘虏送还给多尔衮。

不过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多尔衮宁愿不要这些俘虏。

回到济南城后,贾琏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改革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