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睡不着的崇祯,恐惧的吴三桂!(2/5)

曹旺还没反应过来,崇祯皇帝便亲自动手,打开了他双手捧着的箱子。

崇祯虽然没见过李自成,但他的样貌早已烂熟于心,毕竟他无时无刻不想着除掉这个为祸大明的逆贼。

当看到平日里只在画像中见到的李自成,首级出现在面前,双眼还瞪得大大的,崇祯兴奋地有些失态“死了,这个反贼终于死了,朕可以告慰太庙了,朕夙兴夜寐,操劳政务,终于得到了回报!”

“闯贼已死,中原已定,我大明不必再担心流寇了!此次歼灭闯贼,全赖陛下英明,励精图治,我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啊!”

内阁首辅周延儒则很鸡贼拍着崇祯皇帝的马屁,把这歼灭闯贼的功劳,全部归到崇祯皇帝头上。

文武百官也纷纷效仿,听的崇祯都有些飘飘然了,这群臣赞喝的场面,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了,当年他继位之初,除掉魏忠贤,群臣也是一片恭贺。

而一想到魏忠贤,崇祯就后悔不已。

这魏忠贤权势虽大,但全部来自于皇帝,要不然崇祯也不能一句话便废了他。

可以说,魏忠贤就是条狗,而且是指谁咬谁的疯狗,群臣百官自然是恨之入骨。

但这条疯狗,却忠于皇帝。

杀了这条疯狗后,群臣倒是无不赞喝,但崇祯感觉自己对朝堂的控制,越发力不从心,一个个都敢欺瞒于他。

想到这里,崇祯喜悦的心情,立马就平静下来了,甚至开始有些警惕。

冷静下来的崇祯,心情变得喜忧参半。

喜的是,流寇主力被歼灭,豫南终于平定下来了,而担忧的对象,正是平清伯贾琏。

朱仙镇一战,三十万明军覆灭,督师丁启睿战死,崇祯一度以为中原不保了。

结果贾琏率领晋西镇两万兵马进入豫南,首战告捷,歼敌俘虏近两万人,而后横扫黄河以北诸城,紧接着南渡黄河,又在黄河边歼敌四万。

后于开封城外,大败罗汝才部,歼敌高达十五万,可谓知连战连捷,让崇祯皇帝不必在为中原战事忧心,至少能睡个安稳觉了。

但现在,随着李自成败在贾琏手上,三十余万闯贼全军覆没,崇祯却不得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罗汝才很强,李自成更强,要不然也不会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发展到五十余万大军,朝廷他们手上折损了三位督师,二十多个总兵,近百万大军。

而贾琏能消灭他们,说明贾琏更强。

那么问题就来了,真个大明,还有谁比贾琏更强?

现在贾琏是忠于朝廷的,朝廷指哪打哪,可以为朝廷东征西讨,平定其余的一些反叛实力。

但如果有一天,贾琏不再忠诚于朝廷,那么谁又能对付的了他呢?

万一贾琏野心膨胀,悍然谋反,以他现在的战绩和实力,又有谁能消灭他呢?

这个问题崇祯不得不思考,所谓功高盖主,说的就是这样的。

贾琏现在已经走了足够强大的实力,能够造反的实力,至于他有没有反叛之心,都不重要,都要加以提防。

沉思良久,崇祯又自言自语道“兴许是我多虑了,贾琏两个多月前还只是一个小兵,现在已经位居人臣,封爵拜将,朕待他不薄,如此恩宠,他当不是忘恩负义之徒!”

然而,随着接下来几天时间,关于此战的消息不断传回,崇祯的想法渐渐发生了变化。

“武安侯郑之俊临阵脱逃,被平清伯贾琏阵前斩首!”

“平贼将军左良玉,朱仙镇之战,尉氏之战,两战皆不听号令,临阵脱逃,被平清伯贾琏斩首!”

“督师侯恂之子侯方域,大战之际图谋军需,视同谋反,被平清伯贾琏亲手格杀!”

“大战之后,晋西镇大肆吸纳流贼俘虏,已由两万兵马,扩充至十五万!”

“尉氏之战,晋西镇动用火炮五百余门!”

……

听着王承恩不断的宣读着关于中原战场的情报,尤其是跟贾琏有关的情报,崇祯皇帝仅仅的攥紧了拳头。

贾琏现在拥有的,不再是两万兵马,而是足足十五万大军啊。

崇祯批的军费只有两万人的,贾琏拿什么养十五万大军?

而且那五百多门火炮,即使神机营也没有这么多的火炮啊,哪弄来的?

假如贾琏现在就造反,京城城的挡住的他的大军吗?

更别提,贾琏接连斩杀了郑之俊,左良玉,侯方域三人,虽然他们都有过错,但这本应该是他崇祯皇帝的权力,现在却被贾琏都给杀了。

换句话说,这会不会是贾琏铲除异己,为谋反做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