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正和过目不忘的张松(2/3)

文钦连忙道:“禀王上,末将是……”

文钦紧接着便徐徐的将自己父子二人到达沓中之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又是如何的说服了他的父亲同意让他领军偷渡阴平,路上将士们又是遇到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最终终于成功的横穿了阴平小道,出现在了此地。

“哈哈……好,文家不愧是将门世家,你文钦也不愧是将门虎子。”

这乱世,这三国,果然不乏奇人异士,果然不缺聪明的人。

本以为没有邓艾,文稷父子二人会稳扎稳打的一路打过来。

谁曾想,即便没了邓艾,依旧还是有人能够做出偷渡阴平这等壮举。

果然,只要有方法在,只要有那么一条路在。

即便是换了人,即便是换了个时间,依旧会有人相出这种办法,做出这等壮举,这文钦,果然是一个可造之材。

“好了,既然令父还在沓中,那寡人就命你引军三万,赶往沓中,与令父前后夹击,给寡人拿下沓中。”

“寡人在城都等着你们,为你们父子二人接风,到时候再重赏你们父子二人。”

如今绵竹已失,吴懿的人马彻底被隔绝在了沓中,这样一个沓中,取起来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再者,领军之人可是连偷渡阴平这等前无古人的事情都做了出来,没有理由拿不下一个已经沦落成一座孤岛的沓中。

“是!末将谨遵王上之命。”

文钦冲着吕布抱拳一礼,转过身,打马而去。

城都,刘璋之子刘循闻绵竹视线,急忙召集益州众文武商议。

要说这刘循也是个人物,虽然刘璋昏弱,但其子刘循却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货色。

历史上的刘循子曾于刘备入川之时,将雒城的全部军务交由给善守的刘璝,与刘璝一统坚守雒城,硬生生的守了一年,更是让庞统死于此役。

要知道当时随着刘备一同进入益州的可都是些精兵猛将,若不是因为最后刘璋愣是没有派遣援军,让刘备又从荆州调来了留守荆州的诸葛亮与张飞、赵云、刘封等入蜀助战,硬生生的围死了刘循,城都的刘璋若举精兵来援,那荆州客军形势将更为不妙,三面临敌,久困于坚城之下,必败无疑!

当时虽然是由由刘璝督战于城头,刘循调度于城内,但能够在如此危及的时刻,守住雒城一年,可见其本人也并非是一个易于之辈。

如今虽然没了刘循,但益州人才辈出,缺少的也只是一个善于用人的明主。

如今刘璋远在徐州,没了刘璋,更是没人能牵制刘循了,这对于吕布来说,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公子无需惊慌,吕布客军无辎重,无法持久作战,我们只需坚壁清野,高垒深沟,决不与吕布作战,不过百日,吕布必将自走,到那时,我军出兵掩杀,必能擒杀吕布!”

堂上,急的在堂上来回走动的刘循闻言一愣,转过身,只见堂下站着一人,正是益州从事郑度。

刘循眼前一亮,道:“先生所言极是,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此时,堂下又走出一位中年文士,冲着刘循拱手一礼,道:“下官以为,郑从事此策可行,吕布虽然势大,但其客军远道而来,无法久战,我军只需坚壁清野,待粮草用尽,其军自退。”

“同时,公子可命巴郡太守严颜引军前来相救,我军里应外合,必能大破贼军,让那吕布死无葬身之地。”

说话之人正是从事王累,不得不说,刘璋此人虽然不怎么样,但这益州还真是人才济济。

武有张任、严颜等文武双全的猛将,文的话,连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法正等都还没站出来,单单只是随便站出了两个名声不显的从事都有这样的见解。

如果真按这两人所献的计策行事的话,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

听了这两人的话,刘循心中大喜,转过头,将目光投到了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杨松和法正两人的身上。

“不知张别驾与孝直以为如何?”

张松看了看一旁的法正,与法正对视了一眼,对着刘循拱手一礼,笑道:“两位从事所言不错,正如两位从事所言,吕布劳师远征,辎重粮草是个问题,我军只需坚守,不过百日,贼军退,届时我军再与严将军乘势截杀,不说能不能擒杀吕布,但必能大败贼军。”

“好!既然如此,那就依诸位之见,坚壁清野,坚守不出,令,传令巴郡太守严颜,即刻做好引军南下的准备,我们要让那吕布有来无回。”

……

出了太守府,张松连忙赶上了走在前面的法正,笑道:“孝直就不好奇我为什么会赞成坚壁清野,坚守待援这条计策的?如果真的这么做的话,我感断言,吕布此番必然大败而归。”

法正边走边笑着说道:“你身为益州的别驾,为主公出谋划策,岂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张松笑着指了指法正,低声道:“你啊,好了,你我相识多年,我也不瞒你,我有意引吕布入主益州,不知孝直以为如何?”

听闻此言,法正停了下来,看了看四周,低声道:“你总算和我说实话了,我还以为你准备继续瞒着我呢。”

“刘璋昏弱无能,并非明主,即便此次能守得住益州,可是我们能守的了这一时,又如何守的了一世,既然益州早晚要失,我等又为何不替益州选一个明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