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吐血的刘表,该死的诸葛亮!(2/3)

吕布笑着打开了刘表那颤颤巍巍的朝着自己伸过来的手,笑道:“你看看你,不是让你好好休息嘛,你现在这个样子,起来都够费劲的,怎么跟本将拼嘛!”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轻柔的声音。

“让开,我要见温侯。”

单单只是声音就让吕布心头一跳,不用说,一定是一个让人心痒难耐的美人,吕布嘴角一扬。

“让她进来!”

房门被缓缓的打开,只见一个宫髻高挽,容貌娇美绝俗,乌黑细眉微微挑起,益显得清贵高华,风韵楚楚。妍丽妖娆,举手投足间,媚态横生的妇人走了进来。

来到端坐于榻边的吕布的面前,微微一礼。

“妾身蔡氏,见过温侯!”

吕布的目光在蔡夫人那丰盈的身段上扫了一眼,脸上带着邪恶的笑容,道:“你就是刘表的后妻,蔡瑁的姐姐的蔡夫人?”

望着这个曾经历史上因为刘琮娶了她的侄女,遂遂爱琮而恶琦,把刘琦逼到江夏,后借助蔡瑁之力,立刘琮为荆州牧,在曹操大军到达襄阳之时,与刘琮一起举州投降。

最终,刘琮被曹操认命为青州刺史,上任途中,被曹操命令于禁将母子二人灭口,传言中心肠恶毒的女人,吕布不禁心生感慨。

这样一个尤物,曹操居然也能下得了手,难道就是因为所谓的心肠恶毒?

至少吕布觉得蔡夫人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错,法家言,人姓本恶,这一点,吕布是非常赞同的。

韩非主张人姓恶比荀子更加鲜明彻底,。《韩非子·奸劫弑臣》说:“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

《韩非子·备内》说:“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既然人姓本恶,那么就只有接受其恶的本性,唯其如此,才合乎天意所以韩非认为,人姓是自然而成的,所以现行政治政策就必须以人的本姓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对它加以否定。

“因”或者说“循名责实”是法家学说中一个重要原则,早于韩非的慎到曾说:“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

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谓因。”韩非也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

法家明确表示不要亲情,不要恩惠,因为亲情和恩惠会连带出许多复杂的因素,把社会秩序搞乱。人是自为的,亦即利己的,因此不可能使人利他。

但是恰恰是因为有人的利己,才可以使人由自为转为为公和利他。因为人为了利己,就必须依循国家政策的引导,也必须躲避国家法律的惩罚。于是,利己转而成为了利他。

法家是最强调国家秩序的,而法家的人性论理论基础则是毫不隐讳地承认利己,承姓恶。

换做他吕布,别说是刘琦了,为了能让刘琮上位,可能刘表都会莫名其妙的病死,所以,对于蔡夫人那所谓的心肠恶毒,吕布并不怎么在意,只要控制好就可以了。

换而言之,心肠恶毒也是相对来说的,对于刘琦,蔡夫人这种做法叫做心肠恶毒,但是,对于刘琮呢?还能称得上为心肠恶毒吗?

蔡夫人扫了一眼躺在榻上的刘表,眼中闪过一丝愧疚,随后一咬牙,道:“如今我蔡家已经归顺于温侯,不知蔡瑁他……”

吕布扫了一眼蔡夫人丰盈的娇躯,脸上露出一丝邪恶的笑容,指着一旁的桌案,缓缓的说道:“趴下!”

蔡夫人微微一愣,面露不解,疑惑的看着吕布,一时间没理解对方的意思。

“不懂?没关系,我可以教你,转过身,走过去,然后,趴在上面……屁股撅起来,怎么样,简单吧!”

听闻此话,蔡夫人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脸上闪过一抹红霞,面露难色:“温侯,我……”

吕布面色一寒,冷冷的说道:“我让你趴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