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 西门庆的野望(2/4)

还有乐和,时迁,段景住和白胜四人则是负责训练情报人员。

西门庆打算弄出一个宋朝版的锦衣卫来。

具体的事情则是有公孙胜和朱武负责。

还有一些好汉则是被派到了大宋各地甚至提前去了燕云十六州,打探情报,当山匪,或者是去开店做生意,总之,梁山的一百多个好汉加上几万的喽啰,只有不到一半在京城,剩余的则全都被散在了大宋和燕云十六州等地。

每天,大宋各地的消息都会传到西门庆开的酒楼里,而公孙胜和朱武则是负责将这些消息挑选出来,看看有没有有用的。

至于西门庆,则是搂钱。

实际上,这个协议对宋朝还是很有利的,辽国也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所以也就退兵了。

当然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辽国觉得打不过了,毕竟辽国还没怎么打入到大宋内部领土的时候,真要进军汴梁城,到时候还能不能再出的来,那就是个问题了。

也就是从澶渊之盟开始,求和派开始在朝堂举足轻重了起来,而且求和派的官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直到现在,求和派在朝堂上已经成为了第一大势力,太师蔡京,太尉高俅,中书舍人王黼,李邦彦等储相等都是求和派的主力。

其实要说他们卖国也不至于,只不过他们觉得打仗费钱,还不如直接花钱买清净,所以才会求和,而不是像秦桧那样,都灭国了还要求和。

其实,要说宋朝真的爱求和,也是不对的,真正到了存亡关头,就是蒙古人侵宋的时候,宋廷哪怕没了皇帝也要另立新君抵抗至死,足以说明这一点了。

而事实上,以宋的经济实力,每年交点保护费,韬光养晦,假以时日,收复北方领土也是有机会的,只不过北边的敌人不断涌现,一波比一波更强,最后终于无法抵挡。要说宋人文弱,西门庆个人觉得还是有些扯淡,一个自立朝时刻要和两个主要敌对国作战和对峙的国家,它能够延续三百年,其军队不是作战经验丰富也起码有一些军事素养,真的文弱,如何能抵挡几个蛮族历时三百余年的入侵呢。

只能说宋朝的皇帝怂,打得过议和,打不过也议和,反正打过了,那就少花钱,打不过就多花钱。

看看宋朝的皇帝,每一个都想打仗,每一个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却没人敢真正的为了燕云十六州去真刀真枪和辽国干仗,其实还是害怕自己的江山会不保,担心自己的地位会不如以前。

西门庆自然也知道这些,看到赵佶的脸色之后,西门庆还是说道:“蔡太师说的不错,我大宋不缺那点钱,要是真能够花钱换去和平,那也是值得的,但是诸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金国会愿意吗,拿下大宋,那整个大宋的富饶都是他们的,如果换成是你蔡太师,不知道你是愿意直接打下大宋这样一个繁花似锦的疆域,还是只要一点钱财就满足。”

“辽国之所以历年来只要钱,那是因为辽国的实力不足以和我们大宋打灭国之战,但是金国不一样,现在的金国就可以灭了辽国,那吞下了辽国的金国将会更加的强大,这样一个强盛的金国,陛下真的能够睡安稳吗?或者诸位谁能给个保证,金国一定不会攻打我大宋?”

西门庆先是看向赵佶,然后又看向了在场的诸位大臣。

赵佶一脸担忧的说道:“那依着大郎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