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摧枯拉朽的登陆(2/3)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强悍,李维政府也分析过,原因无他,这支兵团里的绝大多数德意志雇佣兵都是老兵,再加上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优厚待遇,士气高昂,还挂着只属于英国王室的荣耀,战斗力自然爆表。

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苏格兰高地兵团战斗力强悍,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兵源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英伦三岛的苦寒之地——苏格兰高地。

那里生活的居民甚至被英格兰人称之为野蛮人。

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的真理,在欧洲大陆上同样适用。

在大不列颠中世纪时期,威尔士地区出产的部队战斗力也挺强,那时候威尔士还比较穷,但现如今威尔士地区差不多已经跟英格兰地区同化,进入工业时代,相对于英伦三岛的其他地区,生活水平也算不错,威尔士人的部队就再也没进入过精锐部队的序列中。

这次进攻希腊伦敦政府没有将所有的老底子都押上来,所以只派遣了英王德意志兵团。

苏格兰高地警卫兵团被留下英伦三岛,另作他用。

当然,现在的伦敦政府可不单单只是征召大量的印度炮灰,还在本土对红衫军进行渐进式的扩编。

扩编速度不快,尽可能保证红衫军的质量。

英国的棍棒式练兵法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靠谱的,很容易就能练出来呆板教条的线列步兵。

英国教官需要做的就是让新兵畏惧军官更甚于敌人的子弹。

“亚里士多德政府怎么应对这次危机?”

李维放下战报,对面前的军情总局局长马尼德问道。

自从亚里士多德掌权后,军情总局就在雅典设立了分部,长期跟亚里士多德政府保持亲密联络。

当然,这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分部,跟外交使馆是两个概念。

理所当然的,现在的希腊共和国对于军情总局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这都是亚里士多德政府默许下取得的成果。

“回禀陛下。

亚里士多德已经下达了全民动员令,不过他建立的军事体制早已将希腊共和国的人力资源利用到极限,毕竟希腊共和国的人口基数并不高,哪怕亚里士多德接纳了很多来自巴尔干地区的少数族裔,也无法弥补希腊人口不足的缺陷。

而且受限于希腊共和国糟糕的财政状况,亚里士多德的全民动员令仅仅增强了地方民兵和城卫军的兵力,无力增加希腊国防军的兵力。

亚里士多德的应对计划是亲自带领十万希腊国防军,依靠各地的民兵和城卫军来维持地方统治,亲自迎战登陆的英属印度军队。

亚里士多德的行动速度还是不错的,毕竟他也知道,多拖延一天,英国舰队就能多卸载一批印度士兵和军事物资。

按照我们的预估,从今天开始算起,亚里士多德亲自带领的十万希腊国防军的前锋,将会在三日后跟登陆的英军接触。”

“伦敦政府还真是信任印度人,竟然武装出来足足十万印度仆从军,并且看起来没有停歇的迹象。

他们就不怕财政破产么?”

在情报方面的战斗,李维政府一直没办法渗透进入英伦三岛的上层社会,所以对伦敦政府的计划十分模糊。

李维也是在印度仆从军登陆埃及后,才得知伦敦政府这个疯狂的作战计划。

如果希腊共和国真的扛不住,或许伦敦政府真的能迫使李维暂停发动中欧攻势,继续维持双方的战略平衡,一直这么耗下去……

这显然是李维不想要的结果。

毕竟除了中欧战线外,巴尔干地区的战争奥斯曼帝国占据明显优势,塞尔维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完全是在玩命才堪堪挡住了奥斯曼帝国的攻势,时间拖久了,保加利亚王国必然会崩溃。

奥斯曼帝国能武装起来的部队,比保加利亚民族的适龄青壮数量都多!

更何况,希腊共和国完蛋后,李维就不得不调遣法兰西国防军去救场,到时候就要在希腊山区之间跟英国仆从军陷入漫长的消耗战。

有了印度兵源,战争对伦敦政府来说真的就剩下钱的问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