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巴尔干计划(2/3)

面对混乱的奥地利共和国局势,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一点都不客气的派兵强行占领,奥地利的正规军自然也分崩离析,那些独立成功的奥地利城市,面对反法同盟军毫无反抗力。

这时候,法兰西国防军也动了,原本的奥地利总统卫队摇身一变成为法兰西国防军后,再一次进入奥地利共和国境内,开始大肆侵吞领土。

这些换了一身军服的部队,打的独立的奥地利城市鬼哭狼嚎,甚至很多革命独立的城市面对法军,直接开城投降。

面对艾雷恩政府的统治时,这些城市的民众革命的意念很强,面对外国入侵者的时候,他们又额外软弱……

毕竟奥地利共和国爆发革命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反战,反战是因为怕死!

就这样,刚刚独立后不久的奥地利共和国,以戏剧化的形势被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帝国三家快速瓜分,哈布斯堡家族掌控的那几座城市,在法兰西国防军的进攻下,连一天时间都没能坚持住……

就此,神圣同盟正式解体,至少在反法同盟的宣传中,神圣同盟已经不复存在了。

因为神圣同盟里面除了法兰西帝国这个主权国家外,再无一个主权国家,那些法兰西帝国的附庸小弟,很显然在国际上是不被认可的国家。

然而,李维政府仍然高举神圣同盟的大旗帜,把那些附庸国都拉进来滥竽充数,并且让梵蒂冈的庇护七世亲自出来站台。

这其实就是在政治舆论上造势,让法兰西帝国的这场扩张战争看起来更加正义一些。

正义的名分还是有点用处的。

奥地利共和国垮掉后,卡尔不得不将主力部队从巴尔干地区抽调回来,对战普俄联军。

随着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全面动员,再加上那些小国军队,反法同盟国在中欧已经云集了超过百万大军,甭管这百万大军的质量如何,至少人家能做到人手一把火枪。

反观法兰西帝国一方的神圣同盟军队,系统洗脑的军队对线的只有20多万人而已。

哪怕加上附庸国的军队,也就三四十万的规模。

然而,附庸国的军队战斗力一直不强,最重要的是附庸国的军队不知道为何而战,他们对于替李维政府流血流汗的入侵战争一点都不感兴趣,让他们上前线对抗反法同盟军,很容易出现成建制投降的现象。

所以,附庸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基本派不上什么用场,主要都是用来充数的。

由此可见,李维政府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虽说第四次反法联盟在中欧战场的兵力只是法兰西国防军的五倍,但一百万对比二十万的五倍,和一万对比两千的五倍明显不是一个概念,多出来的大几十万军队,很容易量变产生质变!

至少现在卡尔面对的战线,到处都是漏洞,敌人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了,完全可以分散摊开,从不同的方向发起进攻,只要卡尔击中兵力,其他方向就会迅速被反法同盟军突破,从而进行大范围的迂回包抄。

切断法兰西国防军的后路是小事,万一杀入法国本土或者维也纳地区,威胁到李维的生命安全,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所以现如今卡尔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发动工事,只能采取严防死守的方式,将所有的入口都封死,手里还要握着一支支机动部队布防在第二线,防止反法同盟军重点突破。

当然,正是因为卡尔的这种防御姿态,才使得反法同盟军始终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反法同盟军一旦发起进攻,就必须要集结兵力,对面的法兰西国防军自然也会跟着集结兵力,到时候双方就会爆发一场主力决战。

哪怕反法同盟军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他们也不想这么快进行主力决战,毕竟之前的反法战争的一连串失败,就是在一次次主力会战中造就的。

更何况,现在同盟军中掺杂着大量的新兵,反法同盟国也需要时间对他们整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