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分外体面(3/3)

二姑娘愣了一下,眼睛里突然有了一种光芒,甚至,紧接着便问了句,“贾公子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夫人怎就这般容易放弃他?”

二姑娘想,就叶尚书那么大的官,若真的想要藏个人,该也不是难事。

对于二姑娘的话,顾夭夭倒是认同的点头,“确实,很有才华。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愿意屈居旁人之下,可是,想要做大管事,才华为二,忠心才是第一。”

这世上,最缺的便是有才华的人,可最不缺的,便也是有才华的人。

泱泱大佑,若是有心,总能寻到那么几个奇才。

可是,另有他心的奇才,留下只会是祸害。

在顾夭夭身边,能称之为信任的,也只有夏柳与孙倚君。

夏柳是她贴身伺候的婢女,可以说顾夭夭是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了夏柳,而夏柳的忠心自更不用怀疑。

至于孙倚君,她的父母对顾夭夭忠心,她唯一所让顾夭夭放心不下的,便是喜欢上了顾皓辰,只是可惜,顾皓辰亲手打断了她这个念想。

所以,孙倚君胜在了家风。

至于贾丛海,如若没有他背后这个女人,能同二姑娘安然成婚,也许顾夭夭也会信任他。

作为女子,也许有真正的大义,能成全夫君。

可却也有一种人,明明心里在乎,却不说出来,端着假仁假义的嘴脸,实际上一肚子坏水。

这枕边风,可是有威力的。

那女子,对贾丛海来说极其重要,顾夭夭可不冒那个险。

听了顾夭夭的解释,二姑娘面上的笑容更浓了,“真的,只有这些?”

顾夭夭笑着摇头,自然是因为成衣铺子的管事对贾丛海的态度,他家的衣服,叶卓华都要咬着牙买,堂堂尚书,再少银子还能少到哪去,不比一个管事的,手底下东西多?

若是偶然间一次,也许是人家夫妻间的情趣,可明显,贾丛海经常去。

常去便说明,收衣服的女人,不厌恶这般举动。

你夫君大仇未报,现在便大手大脚的花银钱,似乎有些欠妥当。

想着以后,会遇见的大事,让顾夭夭不得不在选人方面,特别的谨慎。

听顾夭夭说,若是贾丛海迎娶自己,这大管事的位置便能保住,二姑娘恍然间有一种自己很重要的感觉,这么多年了,头一次,升起这样的念头。

“若你还想活着,你可愿意,跟着我?”话既然说透了,顾夭夭便将心思挑明。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二姑娘若是只想报仇便结束了,或生或死都不重要了,那顾夭夭自无话可说。

可若想活着,那便好好的活着,二姑娘这身体总是需要再继续喝药调理,一般人家哪里养的起,自然是最好自个有份差事。

看着顾夭夭目光真诚,恍然间就想起了,她拿着小像欢喜的表情,这便是她一直所求得,烟火味。

不由自主的,便点下了头。

顾夭夭这才松了一口气,“我还怕你不答应。”

也怕,二姑娘在看到贾丛海另娶他人后,撑不住,所幸,一切都熬过来了。

跨过心中的槛,剩下的便只有阳光大道。

二姑娘听了这话,还想说,自己哪有那般好,可到了嘴边便咽了回去。

现在她自然配不上,可以后,总要努力让自己,不辜负顾夭夭的期盼。

诚如顾夭夭所说的,有些事可以慢慢学慢慢教,可忠心,却是难求。

从前她只为了报仇,以后,她便为了活着。

等着两人说完后,顾夭夭才又提了句,“等办了平城的事后,我便让人去户部将你的籍契改了。”

二姑娘是女支子与罪臣的孩子,按照规矩得入了贱籍,日后她生的子女,也都不得翻身。

可,二姑娘举荐有功,顾夭夭想改了她的籍契,自然易如反掌。

这次改了,可不是陶县令那般做的假,而是真真切切,从户部走的文书。

顾夭夭是从二品诰命夫人,在她跟前伺候的,自然能称之为一声女官,二姑娘恍然就觉得,是在做梦。

一直到顾夭夭离开后,二姑娘还没有反应过来。

长姐求而不得的东西,便就被她这般轻易的得来了?

顾夭夭出门后,与夏柳吩咐,“等咱们走的时候,带上她,让钱嬷嬷亲自教了规矩。”

夏柳立马领会,等着离开的时候,自要多准备出二姑娘的那份东西。

二姑娘出生不好,为人是通透,可规矩确实是差点,让钱嬷嬷亲自出面,怕是只有十来日便能调教出来,估摸顾夭夭想亲自教她做买卖的本事,所以才带去京城。

二姑娘在椅子上坐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正好这个时候,下头人说,现在要将陶夫人游街,问二姑娘去不去瞧瞧。

二姑娘摇头拒绝了,“她,不过是个外人。”

这世上的陶夫人,只有母亲一人!

即便,她觉得陶县令配不上母亲,可是母亲愿意守着陶县令,那便让她这个女儿,为她守住这个名分。

外头敲敲打打的,似乎是在游街,二姑娘便站在窗边,听着外头的动静。

隐约听到了,有人跑着喊,知府大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