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群仙”齐聚 (二合一章)(2/3)

只是天下正道宗门势大,哪怕是朝廷,也不可能轻动得了。

心中不免有些疑虑担忧。

不由试探问道:“掌院,莫非……”

“呵呵,”

黄溍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言。

笑了笑道:“百姓安宁不易,正道宗门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扯极大,但有疏忽,便是倾覆之祸,”

“是以,此事在百年前已有定论,今日之事,不过是恰逢其会,非此也有彼,总归要有此一遭。”

黄掌院虽没有明言,王仪却已经明白了。

朝廷,是真的打算要对正道宗门动手了。

其实若论朝中诸公,谁对于这些所谓的正道宗门最为不满,态度也最为极端激烈,非他王家之祖,那位名满天下的临川先生莫属。

若以其祖之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也不能例外。

此等修士,无论佛道诸家,占名山,霸沃土,不事民生,广占资粮,徒耗靡费,偏偏又尽得民心。

实乃国朝一等一的硕鼠毒瘤。

多次向人皇犯颜直谏。

言称,威德唯能出之于人皇,雷霆雨露皆当君恩。

又岂能容得一群不事生产的世外之人,挟天命,窃人心?

朝廷当有壮士断臂之心,以大军镇压,踏名山,覆名教,毁其道统,尽收其德于朝廷!

简直大逆不道!

此等惊世之论一出,自然令得其不为天下修士所喜,甚至多有宗门修士,恨不能食其肉、啖其骨。

若非这些宗门自诩正道,有道义束缚,其祖王安石也并非易与之辈,恐怕王家也难得安宁。

王仪虽出身王家,却也并不是完全赞同其祖之论,虽不敢不满其祖,却也时常暗自叹息。

如今看来,原来并非只是其祖一厢情愿,而是朝廷早已暗中统一决心,谋划了不知多久。

“你也不必多虑。”

黄溍见他神色不断变化,便宽慰了一句,然后又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道:“王仪,你可知,天下共有辖道几何?州府几何?县几何?”

如今大唐疆域极广,远迈前古。

却仍将天下划为道、州、府、县各级区域。

王仪对此自然烂熟于心,闻言昂然道:“合共四十九道,州府七百有余,县三千八百余。”

这个数字,较之此前最盛的玄宗之时,除道级没有增加多少,只是将周边突厥、吐谷浑、高丽等几个番邦纳入了其中,其下州府增添了一倍有余,县更是不计其数,增加了十倍不止。

如此极盛之势,也难怪王仪与有荣焉,一副傲然之态。

黄溍点头抚须,又笑道:“我观天院于各地分设别院,又有几何?”

王仪心有疑惑,嘴上却不慢:“各道、州府,皆有别院,而天下治县多如牛毛,境况复杂,尽设别院,未免劳民伤财,也无人可派,但年年增设之下,如今却也有三千之数。”

黄溍又笑问:“以你之意,我大唐,需要这般数量的观天别院吗?”

王仪犹豫了一下,黄溍摆手笑道:“但说无妨。”

王仪咬了咬牙:“并不需要,各地有军镇无数,天下妖魔,也早被我大唐王军驱逐至山林蛮荒之地,便有漏网之鱼,也难成大患,我观天院一座别院便可辖一府一州之地,便能保无虞。”

“所以呀,如此简单之事,为何人皇与朝上诸公,却要一意于天下广布观天别院?”

“难道……!”

王仪脑中闪过一道灵光,若有所悟,随即猛然一惊。

“观天,观天……”

黄溍摆了摆手,负手望天,眼中似有某种光芒:“人间不扫,何以观天?”

“何谓观天,今日,便能见分晓,你且看吧……”

王仪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惊涛,抬头看着那漫天涌来的五彩云霞。

金山寺前。

五彩云霞涌至,于寺前上空滚滚翻涌。

霞浪翻滚,从中洞开。

似有无形巨手,推开门户。

现出其中人影重重。

道士,和尚,书生,商贾,贩夫,甚至乞丐,林林总总,形形色色。

老人,青壮,妇人,甚至孺子,无所不包。

或是腾云,或是驾雾,

也有仰卧如意,也有斜倚葫芦,也有脚踏飞剑,御物腾空,千奇百怪。

或逍遥惬意,或庄严威重。

云霞漫天,仙气蒸腾。

几如群仙降世。

上下四方排开,密密麻麻,几乎将金山寺周围一方天地,都尽数包围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