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就是试探试探(2/4)

真灵与真性两者的区别,就像是“心”和“精神”的区别

如同某位心理学大拿早已提出过的人格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

本我,是人最原始的、与生便俱来的一部分潜意识,代表人的**,受意识遏抑。

自我,是意识的一部分,如同大脑一般,负责对现实面对的情境、自身的需要去处理事情,偏向于理智。

而超我,就是内在的道德判断,代表着人的良知、道德、理想等,处于人格最高层。

这三者,都是人的“意识”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精神”。

属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依托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简单地说,六根相当于人的肉身,六识是人的精神。

寻常人虽都具有六根六识,却也仅仅是“有”。

未必能“壮”六根,“觉”六识。

修行之人,大体就是修的这一“壮”,一“觉”。

得道之人或能尽“觉”六识,得一点真性。

哪怕肉身毁损,六根尽灭,也能存真性不灭。

这便是修行道上,常说的真灵。

“三我”也可以算是真灵中的组成部分。

不过一点真性中,尚存一丝真灵。

这一丝真灵,超脱于六识之上,为第七识,末那。

七识于前六识之上,却是六识之根。

人说“集中精神”、“用心”之类,普遍上将“精神”与“心”等同。

而在陈亦这里,两者却有别。

可说前六识才是“精神”,是“思”,第七识才是“心”。

一点真性灵光,便是真性之中,一点灵光,便是所谓真灵。

这才是真正的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源,而不仅仅只是一具肉身、甚至精神的生灭。

说白了,那粉雾,迷了他的“心”,等于将他的所有修为都蒙昧了去。

对他的“精神”,也就是思维、记忆、原始的**,甚至连理智都完全不损,如同一个最正常不过的普通人。

这种神通,根本不是凡俗之中能拥有的。

陈亦现在也是一只脚踏进了先天,对先天仙的威能也可以窥到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