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科举(四)(3/4)

殿中众人都是聪明人,可他们还是无法想象科考最终会走向何方。

另外一个很大的议题就是科举的科目问题,中书也还在议论当中,估计在明年的京选当中会有所体现。

刘政会终于口干舌燥的重又坐了下来,殿中恢复了寂静。

李碧沉默半晌,道:“现在看来,科举之重,应着眼于乡试,不知本宫说的对不对?”

刘政会喘了口气,再次道:“娘娘英明,大树参天,在于根基稳固,乡试便乃科举之基,根基不稳,则诸事休矣。”

李碧点了点头,却是看向礼部尚书李纲道:“卿家说河南等地空虚,科举之年很难向朝廷选送人才……”

说到这里,她轻轻叹了口气道:“当年东都之盛犹过于长安,如今凋敝至此,真是令人叹惋。”

臣下们面面相觑,不知皇后娘娘这是何意之外,也在想着,若是陛下的话,应该不会这么多愁善感吧?

可李碧话音一转便道:“卿等说说,河南等地即是如此情形,朝中若在科举之事上许以优待的话,能否引得南人北上,或是关西,蜀中,晋地之才俊青眼?

空虚之地,乡试之上应该也能轻省一些吧?”

没等众人回答,她又接着道:“起码东都会有所恢复,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都是问句,显然她还不够自信。

殿中又安静了下来,众人的脑海中大多浮现出四个字,另辟蹊径……

河南,河北,山东三处,是在战乱中受创最为严重的地方,怎么才能让这些当年人烟繁盛之地恢复元气,一直是困扰朝廷的大事之一。

皇帝有意让东都贵族回到洛阳居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效果不佳,更可恶的是,一些家族虽然不想再回去,却派了人去收回之前的田地庄园。

这显然不是李破想要的结果,虽然可以理解,但洛阳世族的嘴脸在他心目中还是变得分外难看了起来。

嗯,其实一直也没好看过。

杨广当年迁都洛阳,东都世族由此发展壮大了起来,在隋末的这些年,相互倾轧,操弄权柄,自私自利以及无能之处,和关西贵族们的团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