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纷乱(一)(3/5)

随着童广寿被杀,窦建德也在做着最后的调整,一个义军首领向封建君王的过度,总会伴随着流血事件的发生。

他身边那些跟随他多年,侥幸存活下来的“老兄弟”受到童广寿牵连纷纷就戮,窦建德很了解这般人,没给他们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上了他的黑名单的人,都掉了脑袋。

比如说高士达的堂弟,左武卫大将军高士兴便被定为童广寿同党斩杀于市,又比如说,左领军大将军王伏宝也掉了脑袋。

这两人都是在夏军中极有声望的军中上将,因罪被诛之后,后遗症非常的多,可窦建德还是这么做了,因为当了皇帝的他不再需要什么“老兄弟”,他需要的是臣子。

童广寿等人还秉持着农民军时的作风,跟窦建德常常称兄道弟,一点身为臣下的自觉都没有,还时不时的对窦建德的主张指手画脚。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和以裴矩,曹旦,凌敬,刘斌等人为首的各个政治集团都不对付,冲突也日趋激烈,于是清洗如期而至。

内讧和清洗是义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区别只在于,是窦建德杀别人,还是别人宰了窦建德而已。

窦建德颇为安静的完成了转型,比王世充之流要高明一些,毕竟他没有急吼吼的在前几年就下手,而是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既没有外部的干扰,也取得了许多人的支持才把兄弟们一道送去了黄泉路。

……………………………………

窦建德感受到了威胁,在和臣下们商议一番之后,派出使者开始向萧铣示好,并作出暗示,萧铣才应该是河南的主人。

只要两家联手,李定安便不敢东窥。

要说窦建德的日子一路向好的话,那么萧铣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当年萧铣起兵的时候,也跟拥护他的老兄弟们说,咱们当共患难同富贵,可他说的话比窦建德还不靠谱,为人也更不是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