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出关(3/4)

而李建成所做出的部署,唯一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可能就是,潼关依旧稳若泰山,派出两万五千精锐之后,潼关守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兵力有所增加。

在这样一个时候,没有谁有这个能力,来攻打潼关坚城,除非是疯了。

走心的是李纲,这位开皇老臣虽然少有领兵在外的机会,可对军事也是行家里手,这年头的文臣就是这个样子,不懂军事的文臣,他娘的你也敢人模狗样的出现在人前,你好意思吗?

在百忙之中,李纲建议,令人带兵出关,增援桑显和。

李纲的意思是,带一两个河南降人出去,降人立功心切,其实很好用,就是忠诚度和所率兵卒士气成点问题罢了。

而秦琼,程知节就是很好的人选,同时也可以在降人之中竖起一两个典范,有利于之后安抚河南降人。

说到底,其实和李建成一般,李纲也没将风陵渡口的战事当回事,李定安在那里绝对不会屯有重兵,不然的话王世充怎么敢倾力攻打潼关?

而风陵渡口也乃狭窄之处,李定安此时渡河,无非是眼见王世充战败,想进入河南分一杯羹,甚至是想趁机多取洛阳。

这在李纲看来,怎么都像是痴心妄想,滔滔黄河拦在那里,渡河需要多少时间?不管唐军到的快慢,两万精锐都足以将李定安的过河军卒赶下黄河。

他之所以劝李建成派兵增援桑显和,一来是因为李定安素有能战之名,麾下军卒必定强悍善战,若有精锐陈于岸边,背水一战的话,他怕桑显和等人挡不住。

二来呢,风陵渡口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弘农等郡,既要防着李定安,萧铣,又要观望洛阳方向,这绝对不是一两万兵马能够胜任的事情。

三来,河南降人太多了,派出去一些,能够减轻潼关守军的压力,在兵力上回旋余地就更大一些。

种种理由,李纲也没太细说,因为善纳人言的太子殿下却不怎么愿意听他这个实际上的太子之师唠叨呢,尤其是在李纲之前向李渊递上辞呈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其中到底有何原因,让李建成对他一直不冷不热,李纲自己也闹不太明白,也许是他在任上为官的时候,得罪过这位唐公长子。

也许是他的家世,名声,或者他的为人处世不为太子喜欢,反正自从他入东宫任职,就隐约感觉到李建成的疏离,而为刘文静说话过后,这种姿态差不多就摆在了明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