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重建完成,宜居星球(3/5)

自转周期30小时。

以后的“新月星”,也可变成一颗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生命行星,至少可以容纳10亿级的人口。

加上庞大的新蓝星,理论的人口承载上限,至少是300亿的人口。

而第一阶段的建设工作刚完成。

张南便结束十年的太空飘荡生活,乘坐通勤飞船,降落在了新蓝星表面,迫不及待的居住在了这颗亲自改造出来的星球之上。

随后又进入到了“种地”模式。

他让人往大海中撒入了大量的超级蓝藻、绿藻、硅藻、红藻等藻类生物。

再放入了数以百亿计的各类鱼苗。

陆地上,光风车世界树就种了上千颗。

还有无数的稻米树、玉米棒树、小麦树、风车棉花树以及各类果树。

再搞几百座的室内垂直农场,负责生产蔬菜水果、部分主粮。

剩下的超过2亿平方公里的陆地,如果是较为干旱区域,全部种上绿草,再投放一些野兔、野羊、野牛以及哥龙兽等动物,全部是野外散养环境,基本都是食草动物。

如果是雨水较多区域,则全部种上各类树木,松木、红木、阔叶木、竹子、果木等等,也投放一些鸡鸭鹅兔猪牛羊鸽子鸟类等动物,野外散养,人类若想要食用,定期狩猎即可(昆虫什么的,保留蜜蜂、蚯蚓这几种即可,老鼠蟑螂蝗虫等,全部永久消失)。

有了如此之多的野味。

就不必发展过于庞大的现代养殖业,不会导致严重污染问题了(超级下蛋鸡、小香猪、不孕奶牛还是需要养一些的,但不需要太多)。

另外。

在新蓝星的改造过程中,张南想办法调整了它的轨道,由椭圆形,变为正圆形。

自转偏角也没有了,让太阳始终保持在赤道的正上方,消除了春夏秋冬区别分明的一年四季,让新蓝星大部分区域,都是四季如春,气候适宜,且昼夜各占一半。

即大部分区域,极少会有极冷极热的极端气候,超过70%的陆地区域,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2c~25摄氏度之间。

农作物全年都适合生长。

且不必再担心环境污染的问题,新蓝星上,已经不存在任何化石能源的应用,也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以后人类所用的能源,100%都将来自于清洁的核聚变。

矿产资源,全部来自于太空采矿。

连基础工业体系,都在太空之中,不会再在新蓝星表面,建立哪怕一座的化工厂……让工业污染现象,在新蓝星上消失灭绝。

那么问题来了。

农业不会大规模的搞,只维持基本的自给自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