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五帝治世(三)(1/4)

原始道尊更为支持广成子的行动了,马上就拿出早就做好的定海神针交与广成子,同时也为其他的弟子不争气而生气。

广成子拿到后立马就回到人族交给大禹,大禹将此针定于东海。

至此,危害洪荒几十年的黄河水患,经过了与禹两父子二十二年的努力,终于正式宣告治理成功。洪荒万民皆是感谢禹治水之功,尊称禹为大禹。

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在洪荒代代相传,同时被命名为开天斧的后天灵宝及定海神针沾染了功德之气,成就了功德法器。

大禹也在功成后将斧头交还与广成子,而广成子也是一直跟着大禹过来的,知道大禹为人族而舍小家的事后,更加体会到人族之间的情感了,自然也收回了开山斧,毕竟这是从师尊原始天尊那里借来的,肯定是要会回去的,不过这次又凭治水功德让自身的境界修为提高了,瞬间到了大罗金仙中期,广成子可是深有体会这功德的效用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离去。

众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

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接着收取天下的铜,铸炼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永镇九州地脉灵气。

禹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

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化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

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

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首领,故被称为夏后氏,禹还规定:都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