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各取所需(2/3)

毕竟都过了千禧年,国内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之后,就有商贾出头,想争一争这商界武林盟主的地位了。其中,陈大磊的呼声最高。没办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一批科技企业成长起来,也攫取了第一桶金。陈大磊是其中佼佼者,江湖地位赫然。

这也是为什么陈大磊一开始瞧不上神州的原因,这是历史地位决定的。

当然了,中国商界里面,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跟陈大磊打交道的。是,陈大磊有关系,而且是极硬的关系,可以通天那种,这就导致了方大集团想拿正府单位、机关单位的订单轻而易举。

也正是因为陈大磊在正商两界都吃得开,所以他成为齐鲁会的会长,似乎也实至名归。

方既明也早就听说过齐鲁会的名字,这一次是《齐鲁经济报》爆出的新闻,说是齐鲁产业研究院又增添一位新会员,是精科集团的老总。这人是谁,方既明也记不住,反正也算是一方大佬吧。

方既明看完这新闻报道后,突然觉得有些搞笑。因为所谓的齐鲁产业研究院,不过是挂靠在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下的商会,本质上就是商人们在一起为了维护商人的利益和互帮互助所成立的一个组织。换而言之,就是来报团取暖的,为的就是图谋各自的资源,然后看看能不能资源整合。

资本抱团,再正常不过了。

商会古代就已经存在,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所以这个团体需要互帮互助,因此商会出现了,比如以前的这个徽商、晋商、陕西商帮、羊城商帮都属于商会。这些商会,在外地做生意的时候,通常就报团取暖,有钱大家赚。现在呢,很多的商会更多的是为了资源互换,甚至每个县城,都有商会存在。

齐鲁会之所以神秘,是因为陈大磊要求这个会员企业资产要达到1亿人民币,成员聚会的时候,不录音、不记录、不外传、不见于媒体,每年只发展一名会员。齐鲁会之所以会吸引眼球,是因为中间有一个会员,当年造大厦破产了,后来又因为保健品翻身。这里跟齐鲁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不,会里一大佬,出钱又出力,帮助那保健品打开全国市场,让破产会员一举翻身,这就是商会的强大之处。

如果说齐鲁会早期成立是民营企业家们在一起求生存,那到了中期渐渐形成了一个资本圈子,把手伸向各行各业和资本市场,因为大家都有底子了,已经活下来,那就要向更大的方向去发展。这些人在短短几年内,靠着各种资源攫取了多少财富,没人能知道。

方既明觉得搞笑,是因为他想到了上辈子的阿里马,阿里马也曾经是泰山会的成员,但他跟泰山会会长柳传志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毕竟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这不,阿里马后来泰山会聚会不去,每次都认罚,但他却跟浙商帮打得火热,还成立了湖畔大学。这就搞得柳大佬很没面子,最后阿里马也是退会了。同样退会的,还有百度李彦宏。

这个齐鲁会,简直是泰山会的另一个翻版。

现在也就有人罩着而已,一旦时过境迁,齐鲁会肯定会承受来自国家的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