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崇祯的忧虑(2/4)

“他因为辽东战事胶着,久拖不决,所以主动请缨,要去辽东督察诸镇援兵。”

崇祯猛然一喜:“什么?他要去辽东督师?”

“是,皇爷。”

“太好了,快读给我听。”

王承恩拿起刘宇亮的奏折,用富于抑扬顿挫的腔调朗诵起来,奏疏写得慷慨激昂,充满了忠君爱国的激情,再加上王承恩充满感情的朗诵,让崇祯十分感动,一面听,一面眼中闪着泪光,同时心里说:“难得,真的难得!”

此刻谁都知道辽东危险,没人愿意过去督师,和清军决战。自己派了洪承畴去,岂料他去了也裹足不前,还上奏折解释说是“持重”,十几万大军聚集在山海关附近,每天消耗的军饷粮食就是个巨大的数目,这让崇祯心疼且恼火,他认为洪承畴手握重兵却不敢与清兵作战,分明是怯战,所以对洪承畴十分不满,心中已经有了撤换他的打算,只是苦于没有适当人选去接替洪承畴,刘宇亮是大学士,主动愿意去险地,为主君分忧,可谓难得了。

于是崇祯像往常一样,并不深思熟虑,只凭一时感情冲动,立刻就作出重大决定,果断吩咐说:“去,快替我拟旨,派刘宇亮接替洪承畴为辽东总督,督率八部人马,救援锦州。”

“那么洪承畴呢?”王承恩怯怯的问道。

“让他来京听勘!”

王承恩心中一跳,偷偷的向皇帝的脸上瞟了一眼,知道洪承畴虽然没有主动出击,但也没打败仗,明军孱弱,持重是有道理的。可皇帝急躁,对前线的情况不了解,只一个劲的催促洪承畴迅速与清军决战,现在临阵换帅,派刘宇亮去接替洪承畴更是一个大大的昏招。但是他深深了解崇祯的脾性,不敢多说一个字,立刻遵照皇帝的吩咐去拟旨。

但他刚走到乾清宫廊下,又被崇祯叫了回来,崇祯显然是等不及秉笔太监代他拟旨,自己提起狼毫毛笔,飞快的写出一个手诏:“大学士刘宇亮疏请督师,情辞慷慨,朕甚欣慰,令该辅臣立刻赴辽东,接替洪承畴,总督各镇人马,相机进攻东虏,安邦定国。至洪承畴畏葸不前,实堪痛恨,立刻褫夺职位,来京待罪听勘。钦此!”

他把手诏递给王承恩,看他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才开始继续批阅文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