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分兵掠地之计(2/4)

范青微微点头,陈永福用两万兵马和自己激战了一个半月,这还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可见五万精兵加上坚固的城墙完全可以守住开封了。

李岩接着道:“其余兵马分给几名将军,每人两三万人,到豫东、豫中、豫南去开拓地盘,占领州县。一则可以分兵就食,二则也是为了在中州地面扎下根基,使今后永立不败之地,这与保卫开封,可以相辅相成,互相照应,走好这步棋,以后还可以采取更大的掠地之计。”

范青问:“何谓更大掠地之计?”

李岩道:“从前楚汉相争,以鸿沟为界,双方都难马上取胜。汉高祖命韩信分兵远出,越井径,夺取邯郸,并了赵国土地,然后继续东征,到了如今的山东地带。这样,整个项羽的疆土,就被汉兵迂回包围了一半。用此大胆的出兵方略,决定了楚汉胜负。如今我们先占领豫东、豫中、豫南,走这一步棋之后,再派遣数万人马,到处取粮于敌,趁间蹈隙,号召饥民,东出淮水,截断运河,从克州北上,占据山东各地,倘能如此,明朝就失去了左臂,漕运断绝,处于坐困之势。而我们用漕运之粮,补充大军给养,整个局面也就打开了!”

范青微微点头,“这主意不错,分兵驻守,经营河南是咱们最初的计划。但进军山东却要稍缓。攻下开封之后,仅仅是豫东、豫中就够咱们经营一年半载了,而且朝廷不会坐视咱们壮大的,左良玉实力保存完整,朝廷也会再派兵进攻。开封就这点不好,四战之地,不易防守。所以我们要加紧时间经营河南,下次大战的时候获得全胜,然后再扩大地盘。”范青对以后稳固河南后,进军的方向与李岩的意见不同,他更想向陕西、湖广发展,如果进攻山东,截断漕运,就等于彻底要了崇祯的命,争夺天下的决战就要提前爆发,这与他的稳固地盘,逐步蚕食天下的计划不符。

范青又道:“具体的如何分兵,你可有计划?”

李岩拱手道:“如今杞县、太康、雎州、商丘一带,我们在来开封的路上都攻破了,如今那里没有官兵,有的县里还没来得及设置官吏。我们不妨派兵过去,重新占领,像陈州、西华、扶沟、一直到汝宁、潢川,可以逐步派兵攻打,这些州县没有那么坚固,失去开封做依托,应该能攻打下来的。每攻略一地,设官守土,安抚百姓。这样,我们这五十万大军的粮草就可以解决了。这些地方的土地、人民也归大将军所有了!”

范青微微点头,“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咱们最初要经营河南,就是这个意思。傅宗龙在白土岗附近经营了一小块地盘,十几个县城,培养了许多文吏,这回可能派上用场了,把他们调过来,看看傅宗龙调教的效果怎样!”

李岩笑道:“傅大学士调教官吏是没问题的,只是这点文吏不够用啊!我想应该在开封和攻略的县城多多招纳投降的明朝官吏,只要没有作恶劣迹,不是民愤极大的,可以接受投降,酌情使用。”

范青点点头,表示同意。

李岩又道:“不但对攻下城池的官员优待,对当地的大户豪绅也要有优待政策,不要所有乡绅都抄家,只挑几个民愤极大的处理就行,其余的尽量笼络,以拉拢人心。”

范青微微点头,这与他最初在洛阳不想杀吕维祺的观点一样,在古代中国,乡绅地主这一阶层实际上是社会结构中的中坚力量,想要彻底征服一个地区,不依靠他们是不行的,他们实际上代表了民心。史书上所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心并不是指穷苦百姓的心,而是乡绅阶层的心。那么真正的穷苦百姓是什么呢?史书中常用的两个字“牧民”,意思已经很清楚的表达了。

李岩又问:“那么开封的官吏呢!攻下周王府之后,开封官吏被一起擒住了,从巡抚高名衡向下,有几十个呢!怎么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