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李自成的心得(2/3)

李自成微笑道:“我不这么认为,东汉虽有几名将才,但黄巾军也兵多将广,张角兄弟也非庸人。”

牛金星想了想才道:“黄巾军在许多地方起事,各自为战,人数虽多,却不能统一指挥,齐心协力,加上张角早死,所以很快灭亡。而且有人到洛阳告密,张角兄弟不得不仓促起事,准备不周,也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

他看闯王只是微笑,脸上神色不以为然,便连忙拱手道:“我说的都是泛泛之言,并没说中要害,还请闯王指教?”

李自成道:“张角的一个徒弟叫唐周,上书告密,使一个将领马元义在洛阳被杀,洛阳做内应的人也被捕杀,这确实是个挫折。自古及今,最可恨的就是内部叛变。可是就张角起义而言,并没有受到致命损失。你刚才念的书上就写的很清楚,说张角起义之后,声势依然很大,‘所在焚烧官府,劫掠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你们看,这局势多么好啊!可惜,只过了半年,竟然败了。”

牛金星拱手道:“那么请问闯王,到底是何缘故?”

李自成微微一笑道:“我看他们失败的原因不在于汉朝将领有多么厉害,而是他们自己不懂打仗,在战略上犯了错误。”

牛金星拱手,“愿闻其详?”

李自成笑道:“仗要活打,不要死打。历来百姓起义之初,纵然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终不像官军那般训练有素。所以能够打硬仗就打,不能打硬仗就避开。避开就是兵法上所说的‘以走致敌’,是为了不被消灭,回手来狠打敌人。为将帅的要时刻记着‘制敌而不制于敌’。自己力量弱,死守一座城池,最为失策,守得越顽强,越会全军覆没。兵法上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拿南阳这支黄巾军来说,最初张曼成为帅,‘曼成阵亡,众推赵弘为帅,死守南阳城。赵弘阵亡,又推韩忠为帅;韩忠突围未成,被杀,众推孙夏为帅,还军再守南阳。’直到完全战败,这是极大的错误。张角和他的兄弟张梁起事后,死守一个广宗城,起初被卢植围困,随后又被皇甫嵩围困,直到覆灭。天宽地广,进退在我,何苦死守孤城?死守一城,等待挨打,又无可靠外援,岂有不败之理!”

牛金星大为惊佩,说:“黄巾军何以忽然败灭,自古迄今,我读过许多有关书籍,从来没听哪个古人是从军事角度分析的,且谈的是如此精辟。麾下谈黄巾用兵之得失,是从实际作战的阅历发出,活用了古人之法,故能说出前人未知之秘。在下碌碌,平日自诩尚能留心古今战争胜败之由,谈起来也能娓娓动听,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炒别人剩饭。今听麾下谈兵,如茅塞顿开,感觉十分惭愧。高明啊!”

随即又赞道:“往日读三国志,见魏武帝谈兵往往能出人意表,不想复见于今日!”

李自成笑道:“牛先生太过誉了,我其实也是从实战中得来经验,这些年与官军作战,教训最沉痛的就是潼关南原之战了,从此战之后,我一直反思,书上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就是这个意思。唉!当初我要是听范青的,不一意孤行,在潼关与官军硬拼,也许现在的形势又是一个样子。不过,我一直挺佩服范青的,他年纪轻轻用兵策略十分精当,这是怎么学的呢?要知道我是从十多年来的失败教训中,逐渐成熟,才有现在的用兵水平,但范青呢?天才啊!”说着连连摇头叹息。

牛金星拱手道:“闯王事业日渐兴旺,四面八方的人才自然来投靠,就如海纳百川一般。我还听说最近有豫东的李岩公子和红娘子率军来投靠,这都是闯王威名四扬,八方归服之故,实在可喜可贺。”

李自成微笑点头,又叹了口气:“只是人才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这些人不若老八队的人,本乡本土,同心协力。对这些外来人,我总觉得不可靠,又没有什么好的手段笼络他们。”

牛金星笑道:“无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最近的就是姻亲。古代汉高祖不敌匈奴,为了笼络安抚匈奴,就采取和亲的制度。历来皇帝笼络亲密臣子都用此术,比如本朝太祖,几乎把所有的公主都嫁入勋贵功臣之家,这其中笼络的意味太明显了!”

李自成连连点头,“这是一个好办法,只是我女儿兰芝年纪幼小,还不能嫁人。”

牛金星笑道:“也不用亲生女儿的,汉朝与匈奴和亲用的都是宫中的宫女,夫人不是有许多义女义子么,都可以算成你的儿女啊!”

李自成点头,“那么,笼络李岩用何人较好呢?”

牛金星嘴角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奸笑,道:“听说夫人身边的干女儿慧梅,才貌双全,深得夫人崇宠爱,军中都知道她是夫人的干女儿,可以把她许配给李岩。至于红娘子嘛!可以在军中选择一位高级将领,或者闯王的义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