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李岩的谋略(2/3)

红娘子在一旁笑道:“你们两个文绉绉的说些什么,要结拜就结拜,哪有这么多废话。我看你们两个性格脾气挺像的,将来定能成为一对好兄弟!”

于是,李岩让仆人摆下香案,二人对着香案磕头,结成异姓兄弟,李岩比范青大了六岁,范青尊李岩为兄长,叫了一声“哥哥!”

李岩又让仆人拿来好酒佳肴,三人共饮了几杯,庆贺二人结拜。

李岩笑道:“如此甚好,为兄心中畅快,既结交了一个好弟弟,又有了去处,咱们明日拔寨,去投靠闯王。”

范青笑道:“哥哥先不用着急,闯王在豫西还要发展一段时间。现在整个河南大旱,民不聊生,到处都是想要造反的饥民。我的意思是,大哥还是先在豫东发展几个月,救济百姓,招募新兵,最好能再攻破两个为富不仁的寨子。然后再向西行,投靠闯王,如此一来,就能给闯营大大的助力。”

李岩点头道:“弟弟说的对,咱们去投靠闯王,也不能带着一群什么都不会的愣头青去啊!怎么也得好好训练一番,如此才能得到闯王重用。就这么定了,咱们在豫东好好干,攻打寨子,招兵买马,三四个月之后,再西行投靠闯王。”

随后,李岩问起闯营中的情况,尤其是了商洛山中这一年多所实行的政策。范青是军师,这些政策都是他提出来的并逐步实行的。他其实非常愿意跟李岩谈谈,这位历史上才华横溢的战略家,听到自己的策略之后会有怎样的想法。

范青从练兵和整顿军纪说起,说完的时候,李岩大赞,道:“自古以来,任何一支军队要想有战斗力,没有不是从这两点开始的。”

然后,范青有说起自己屯田,自给自足的法子。李岩赞道:“好,三年无饥馑矣!”

在军队的发展方向上,范青主张进军河南,占据中原,这与牛金星的回陕西的策略有过争辩。再有他反对与张献忠合营,这也与众将意见相左。

李岩想了想道:“弟弟的意见很好,占据中原确实是上策,是一招妙棋。投靠张献忠则是下策,如果投靠张献忠,必然会受到他的挟持,则闯营发展无望矣!唯有挺进中原,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哥哥以为,你劝闯王进入河南之后的策略并不清晰。我有几点愚见,想说出来与弟弟一同分析。”

“嗯!愿听哥哥高见。”

李岩道:“河南为天下之中,而南阳和洛阳则为河南之根基。此二地有山河险阻可以凭借,向东沃野千里,是盛产粮食的大平原,占据之后则兵食无忧。所以占据南阳、洛阳建立根基是进入河南后的上策。然后以南阳、洛阳为基础,夺取中原。策略是向东出兵夺取开封,进而可占领徐州。向南可以攻打襄阳,占据长江上游。只此两点,就有了建立国家的基础,天下无人可与争锋矣!“

红娘子打仗行军是内行,但这种讨论天下形势,军事谋略的层次,她就不行了。听着二人谈论,完全插不上口。只听李岩说洛阳以东是大平原,粮食无忧。才笑道:“现在河南饥民最多的就是豫中,你所谓的粮食无忧,可是错了!”

李岩笑着摇头道:“不然,旱灾固然是豫中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正因为豫中产粮,所以贪官污吏对此地的百姓压榨更厉害,所谓横征暴敛,把百姓往死里逼迫。再有官军也知道豫中富裕,所以加倍的去豫中打粮,官军的所谓打粮,其实就是抢劫,再加上一些土匪祸害百姓,而当地官员又不善养民,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的豫中的旱灾,变成了历史上少见的大饥荒。”

范青也点头道:“其实开春以来,旱情已经有了缓解的迹象,但没有官府组织赈济百姓,让百姓安定下来准备耕牛种子,进行春耕。大旱并不可怕,失去组织能力的官府才最可怕。我这一路上过来,赤地千里,所有的农民都在逃荒,要么就去造反。没人种地,误了农时,整个这一年都没粮食,旱情的灾难就得被放大十倍,这才是祸乱的根源啊!”

红娘子问:“如你们所说,那么咱们就在杞县组织百姓春耕不行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