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那些古今释义差异极大的词句!孔夫子: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2/3)

春秋孔子:此言大善!

南宋朱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倒是一个新奇的说法!

大明王阳明:修为?作为?或许这句话更应该将两种意思都结合起来吧!

大汉。

学者董仲舒,最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

对于此刻天幕上出现的字句极为赞同。

若不注重自身修为,如何能获得外人的尊重,如何能治理天下?

大宋皇宫,太祖赵匡胤却有着另外的想法。

修为也好作为也罢,在他看来,这话话本就该解释为人要多为自己考虑!

乱世之下,说什么君子圣人都是屁话!

开创大宋王朝的也不是什么狗屁的君子风姿,而是他手上实打实的军权!

卖弄这种咬文嚼字,不过徒增烦恼。

但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开国容易而守国难,大宋的江山始终要靠那群儒生帮助管理。

“为也好,为也罢!”

“与朕是作为,于天下读书人,便注定只能是修为!”

赵匡胤难得开口,眼神缓缓平静下来。

不管他心中怎么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释义却必须要推展开来!

不然,除了这些虚无缥缈的经义,还有什么能束缚那群儒生?

“传朕旨意!”

“天幕显化儒学真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此大告天下!”

【以德报怨!】

【这句话不知在多少影视剧中被引为经典,但事实上,这句话是残缺不全的!】

【全文是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春秋战国,孔夫子此刻对于天幕上出现的字句颇为赞同。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孔子莫名觉得这句话和自己有缘。

恰在这时,孔子身后的一个弟子站了出来。

“先生!”

“假若有人欺压于我,我不欺他,要用自身的到底和教养去羞辱他,这是否就是以德报怨?”

孔子闻言,心中瞬间有了明悟。

后世流传的这句话,只怕和自己有着不少的干系。

但孔子心中却是一阵空灵,看了一眼自家弟子后说道。

“天幕已经有所提示!”

“你若以德报怨,又该以和报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