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佛门,净土宗(2/3)

“不不不,您误会了。”房赢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佛门想要发展,就要本土化,要变通。”

“朝廷在意的是什么?”

“是土地,是赋税,是子民……这三样东西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但偏偏,佛家对这三样占用极多,这必然会触犯朝廷的利益,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听这话,善导大师马上问道:“房施主可有妙计?”

“大师严重了,哪有什么妙计。”房赢叹道:“唯一的出路,便是让利。”

“这…如何让利?”

“很简单,将寺庙名下土地,缴纳赋税,控制出家人的数量!”

“哦?”善导大师想了想,说道:“这倒不难,出家人粗茶淡饭,要这么多地做甚?”

“再说,出不出家,很重要吗?只要心中有佛,又何愁不能踏入西方极乐净土?”

“所以说,您才是大师啊…”房赢叹服道:“如果佛门弟子都像您这样,哪里会被人诟病?”

“阿弥陀佛,施主谬赞了。”善导大师念了声佛号,虔诚的说道:

“出家人本应四大皆空,被世人供养,已是不易,更不要说圈占土地了。”

一听这话,房赢露出笑意:“其实,您也不必被世人供养……您可以劳作啊!”

“劳作?”

善导大师目瞪口呆。

修了一辈子佛,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出家人需要劳作。

…在此之前,僧人的食物来源,有且只有两种:

第一,寺庙圈养的僧奴,在寺院占有的土地上,劳作之产出。

第二,化缘。

在西游世界,唐僧就经常吩咐:“悟空,去,化些斋饭来……”

这是委婉的一种说法。

翻译过来就是:悟空,去,要点饭来。

....很显然,化缘,这种苦行僧式的修行方式,不符合主流僧人的价值观。

作为神的代言人,他们要开豪车,住豪寺,享受生活。

不是来要饭的。

圈地占码头,坐等人将饭端上来,这才是佛门弟子正确的打开方式。

不要问为什么……

问,就是教规和戒律。

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掘地、斩草、种树等活动都是“不净业”。

这就是教规。

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便是违犯佛律的!

所以问题来了:寺院的土地不上税,还占有大量破产的农户为僧奴,国家怎么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些寺庙,宛如神州大地上一个个独立王国,严重影响了皇权统治。

这才有了武帝灭佛!

…直至唐朝中叶,百丈怀海禅师出现,提出了“劳作”。

这,就是禅宗……

没错,房赢将一百年以后的禅宗思想,提前拿到了贞观年代!

“劳作…没错,就是劳作!”

善导大师一点就通,满脸欣喜:

“这样一来,僧人也可以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实现自给自足!”

“不仅如此…”房赢马上插话道:“从此,和尚在华夏,不再是化缘的形象,而是挑水的形象……”

“挑水、砍柴、做饭……”

“自力更生,勤劳肯干,这就很华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