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 此子的才华,不应该限于荆州!(2/3)

刘皇叔可不年轻了,而刘皇叔的亲生骨血目前为止唯独刘禅一个,刘禅这世子位是八、九不离十的…

李严的眼光看的远,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算了。

“我出身南阳,也是辗转才流落到益州,我能体会到黄公子的这份苦楚…”说到这儿,李严指着院落中那梅花下翩翩起舞的两人,“咱们都是苦命人,日后可要互相扶持、提携呀…”

黄皓瞬间就体会出李严这话中的深意。

“李将军的意思是…”

不等黄皓把话讲完,李严突然又变得笑容满面起来,“多谢黄公子将世子领来…我这边还有礼物要送给黄公子,请…”

这…礼物?

黄皓惊愕的望向李严,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受到如此尊重!

当然,他也理解,或许…他在李严眼里“奇货可居”…不,是刘禅公子更奇货可居!

——似乎,这样也好!

当即黄皓眨巴了下眼睛。

李严的目光也直视向黄皓,两人眼波一闪,心照不宣!

成都,左将军府内,诸葛亮在正堂满面春风的指点沙盘,含笑说道:“好啊,三巴收服后,我与主公昔日定下的那隆中对的战略又进了一步。”

诸葛亮站起身来,面朝沙盘,感慨连连,“北击曹操唯独这两条路,一条襄樊往上,直击宛洛,一条从汉中或出祁山,或过秦岭进击关中,如今云长父子定下襄阳,兵锋直指樊城,翼德与主公又夺下三巴,破瓦口,攻下梓潼…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北上收服樊城与汉中了。”

诸葛亮这么感慨…

语调罕见的激昂,俨然…一连串的军报,让他的心情颇为晴朗。

同样身处左将军府正堂的杨仪提醒道:“诚如丞相所言,北击曹操的两条路,一是樊城,一是汉中,不过…这一月巴中战火风起云涌,三将军妙计层出不穷,怎生…荆州那边却是按兵不动,之前在那关家四郎的谋划下,荆州军不是攻势正猛、连战连捷么?怎么突然…”

杨仪想说怎么突然“蔫了”,可这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这对关家父子再“蔫”…也把江夏、襄阳打下来了。

他杨仪有什么资格评判?

“威公,我知你的意思。”诸葛亮的目光凝于沙盘上襄樊战场,他指着襄阳与樊城中间的那条荆江、汉水,轻声道:“如果我所料不错,云旗是在等涨水期…”

“涨水期?”杨仪恍然大悟。

襄阳与樊城一水之隔,荆江从中穿过,两岸无论是襄阳还是樊城…靠近荆江的一边,城墙均极低,也就是说…

“军师的意思是,这一对关家父子打算与曹仁打水战?”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方才言道。

“也可能是水攻…”

之所以他会如此说,是因为他的夫人黄月英抵达荆州后,致信于他。

提及关麟有意利用荆水、汉江做一番文章,考虑到樊城临江的城墙并不高,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水攻,利用涨水期的水攻。

“水攻…”杨仪疑惑的问。

诸葛亮却是轻轻甩袖,“襄樊那边有云长父子在,我还是放心的,你、我也无需妄自议论了,不过…那边战事的来临,怕是要到来年的七、八月份,方才能打响了!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提到七、八月份,杨仪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提醒道。

“说到这七、八月…主公于梓潼寄信归来,也是问军师是否具备北上汉中的条件?军师唤我去查粮库,方才我亲自去清点过了,如今的粮食便是支撑到明年秋收都颇为艰难,主公又从不劫掠百姓,如此北上的话,面对那阳平关的坚守,一旦陷入持久战,怕是…怕是军粮上将会捉襟见肘…”

听到杨仪的话,诸葛亮颔首,“府库的账目我也看过了…的确如此,看来…汉中一战也要推到明年的七八月份了…倒是…”

说到这里时,诸葛亮突然有些心神恍惚,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当即,他沉吟了片刻,还是决定说出来,“威公啊,其实主公致信归来,除了问询北伐之粮草外,还向我提到一事!”

“何事?”杨仪睁大了眼睛,无比好奇。

诸葛亮则淡淡的说,“主公有意将关云旗从荆州调来成都…”

啊…

不等诸葛亮把话讲完,杨仪下意识的张大了嘴巴。

他感觉不可思议、

要知道,就这半年…整个荆州发生了多少事儿,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要知道,在关麟一鸣惊人、一鸣冲天之前,荆州的局势不过是相持…

可他一鸣惊人后,局势又如何?

不夸张的说,是关麟这个“逆子”成就了现如今荆州战场的辉煌…

哪怕是传言中,这关麟一如既往顶着“逆子”之名,可不可否认,他与其父关羽配合…简直是珠联玉映、相辅相成!

这种时候,怎么能将关麟调到巴蜀呢?

他过来了?那荆州怎么办?

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军师,不可呀…”杨仪突然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诸葛亮却是挥手止住了他的话,“我知道你的意思,荆州好不容易到如此局面,不论何种目的,都不应该将云旗调入巴蜀!”

“是!”杨仪重重的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