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明以洞察,哲以保身(2/3)

听到这个词,孙权眯起眼,“终究这帅才太过年轻!”

孙登则先是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他望向宫殿中高挂的舆图,目光之处正是荆州方向,“关云长神武无双,若说弱点,唯独太过骄傲?若是鲁子敬、吕子明,他还会多少防备一些,可若是陆伯言,那…或许…”

“或许如何?”

“关云长必定不会将陆逊这么一个年轻将领放在眼里,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伯言能为父亲立下奇功!”

听得儿子如此欣赏陆逊。

孙权感慨道:“看来,吾儿很看好陆伯言…”

孙登颔首,“唯今,曹操麾下谋臣如云,刘备麾下有诸葛亮,父亲麾下鲁肃、张昭亦是肱骨之才,可再往后看呢?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曹操还能用谁?刘备还能用谁?关羽手下又还有什么可堪大用的谋士么?”

孙登的一番话引得孙权的称赞,“吾儿看的远!”

说到这儿,孙权吩咐道:“当务之急,当致信一封于江陵,让子瑜(诸葛瑾)密切关注江陵动向,至于荆南的吕蒙那边,继续按兵不动,此番,他关云长不动,孤也不动!孤等他先出招!”

这…

孙登补上一句,“那合肥?”

孙权语气笃定,“也不动!”

江陵城,驿馆内。

诸葛瑾身穿燕居便服,心事重重的写下几个大字: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初来江陵的儿子诸葛恪在他的身边评价,“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父亲吟的是《诗经·国风》中‘葛生’一篇,只是,父亲不是不喜欢这等‘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文章么?”

诸葛瑾笑着摇头,“葛藤里才能长出黄荆,荒凉的坟茔才能长出野葡萄,多好的‘赋、比、兴’,可虎父无犬子,怎么…这关公的儿子就长歪了呢?”

提及这个,诸葛恪就懂了,父亲写下的这一篇“葛生”是与近来江陵城大街小巷,人人茶闲饭余的谈论的话题有关。

已经两天了…关羽第四子关麟关云旗公然对抗关公,于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提出要父亲下“罪己书”!

这等消息,在古代不可谓不劲爆。

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江陵城坊间的谈资,无数吃瓜百姓翘首以盼着事态的发展。

诸葛恪感慨道:“为人子者,纵是聪明机智,却也不能在父亲面前,骄矜自负!可…”

诸葛恪顿了一下,继续道:“可离谱的是这关麟如此不孝,关羽却并未责罚,这点,孩儿看不懂了。”

在江东,诸葛恪被人称作“神童”,聪明机敏。

与顾谭、张休等人常伴孙权的长公子孙登一道学习,算是世子从小到大的伴读了。

许多时候,世子孙登疑惑的问题,还是这位诸葛恪为他指点迷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