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朗台伯爵阁下_第182章(2/2)

要是法国也在政治立场上朝着英国靠近,那他们在北美的发展前景岂不是非常堪忧?

就算退一万步说,美国国内也需要发展。英国人能看出法国人的实用工业技术已经开始有跃居世界前列的预兆,美国人当然也看得出。而美国人所需要的,正是各种能推动国内经济的实业!无论是棉花还是钢铁,无论是轻工还是重工,他们都不能忽略!

这时候,就算法国人不去找美国人,美国人也会自己找个理由靠上来,为的就是微妙的平衡,不论是政局还是经济。

所以,在得到了总统的默许之后,亚当斯就自己组织了一下使团成员,把拟定的名单发到巴黎。这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信件到达时,大多数法国内阁成员和英国使团成员还在东部的埃佩尔纳。

对于这种发展,法国内部乐见其成。因为虽然以维克托为首的考察团在美国的旅程一开始并不算顺利,但结果勉强能算对得起预期。

举个最大最典型的例子,夏尔从美国南部种植园里订购的大批棉花一路顺利地跨越了大西洋,到达了埃佩尔纳的纺织工厂。而且正因为是从西部港口靠岸,沿途正好给运输业带来了货物与利润。对夏尔即将在西北地区设立的新工厂来说,更是快捷便利。

但不管再怎么说,这样得来的棉花成本都要比本地的成本高得多,能赚到的就减少。同时众人却看见,就算如此,夏尔的工厂依旧维持着它一贯的高工资和高绩效,资金周转根本没有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您听说了吗?我们年轻的葛朗台伯爵阁下、新上任的财政大臣,马上就要进军西部了!”人们纷纷窃窃私语,“从塞纳河谷到卢瓦尔河谷再到加龙河谷,都已经留下了他的足迹;总有一天,罗纳河谷也会笼罩在他的光辉之下!”

如果说以前商人们都是在人力成本以及运输方面节约出利润的话,现在他们就知道,最大最关键的部分根本不在这两块儿——

没错,如果节省着花钱的话,攒下的就会更多;但光省是没用的,因为这有个局限,就是最多不超过挣的钱;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创造更大的利润进项!

有个词叫开源节流,正好符合这种情形;开源所能带来的收益空间,绝对比节流要多得多得多!

通俗一点说,钱是赚回来的,不是省下来的!

一向都不吝啬的夏尔深谙其中的精髓,但不止他一个人明白这种放之天下而皆准的真理。比如说汉普顿,比如说韦伯斯特,再比如说亚当斯和门罗。

这群美国人如此精明,以至于他们身后代表的国家经济也在稳步发展中。就以美国现在和英国叫板的劲头,过不了几年,这个新兴的国家肯定也会要求加入老牌帝国的行列,获取瓜分世界利益的地位了——

从美国使团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巴黎来看,这不暗示了那种铁板钉钉的未来吗?

这件事无疑成为了夏尔新官上任三把火里最必须烧旺的那把。因为,财政大臣只是他担任的职位的普遍称呼,它的全名其实是经济、工业与就业部长,在内阁中的地位仅次于部长会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