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发财了(2/3)

先是小心的把边上散落的瓷片收集起来,然后由上至下的,

把完整的瓷器,轻轻的,一件件的从瓷器堆里取下来,再用带过来的塑料气泡膜,给包起来码好。

最后再搬运到打捞船上去。

当第一批瓷器被运上打捞船,赵安也坐着皮划艇来到了打捞船上。

王光绪捧着一件盘类瓷器,送到赵安面前道:“赵总,紫口铁足,看器型应该是宋朝的。”

宋代的陶瓷对外贸易是十分活跃的,出口量惊人,王光绪还是有些见识的。

赵安接过一看,这件大盘出水特征十分明显,瓷器釉面经海水长期浸泡,已经失去光泽。

点头说道:“紫口铁足,釉层极厚,应该是多次施釉烧制而成,是宋代的精品,拿回去盘一下,还是能卖个好价钱的。”

赵安又细看了一下这批瓷器,盆、碗、瓶、盘啥都有,还有相当多的瓷器釉面保存完好,釉光温润,泛出像覆盖一层薄膜一样的柔光。

这一类品相极佳,非常接近传世品的包浆。

赵安微笑着点头道:“抓紧时间进行脱盐处理,以便取得最佳的保护效果,价值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何种质地的器物,在海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一般都会对其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除去黄金类制品比较耐腐蚀外,一般银、铜、铁、锡等材质均会受到严重影响,变得难以保存,

许多金属制文物刚刚出水时的断面灿然如新,但接触空气后很快就被氧化,最终成为粉状。

目前,最简便可行的就是,用不断降低含盐量的方式进行置换,不过,最后仍然需要用淡水浸泡或喷淋,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做法。

不过这种方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淡水资源。

但是任由盐分在氧化条件下继续损坏釉质,修复几不可能。

打捞船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条件,王光绪采用的是最简单的方法:清水煮,然后再用淡水泡。

出航前打捞船上携带了大量的淡水,而且即使打捞船上的淡水不够,宁静号上可多着呢。

但是在进行脱盐处理之前,必须首先将瓷器的表面、断损碴口、裂缝部位的各种污垢、杂质清理去除干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