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袁耀解围(2/5)

袁耀当然清楚自己剽窃的山寨版《滕王阁序》有很多纰漏,自己改编了多处使其符合时宜,但自己毕竟不是真正的文学家,或许改编后有贻笑大方的地方自己还没有发现。

而自己面前的少年,可是日后作出《出师表》的人物,那可是教科书里面的原文作者,给自己指正问题那还有啥不应该的?

见到袁耀这副虚心请教的态度,诸葛亮心中大为诧异的同时,也不得不继续把这出戏唱下去。

“其一,便是这文章的开头,似乎不太恰当。”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此句有古往今来之意,既是如此,难道将军要把豫章郡,改名为洪都郡乎?或是要把南昌县,改为洪都县?”

袁耀这时才反应过来,洪都作为南昌的另一个名字,此时还没出现。

他当日只想着装逼,一时口顺,脱口而出。没想到文章开头就闹了个笑话。

但为什么当时没人指出来这个问题呢?或许是自己后面的语句过于惊世骇俗,把这句的不合理之处掩盖了过去?

但诸葛亮的解读,也是给了袁耀一个台阶。

所以袁耀立刻道:“本将军作此文时,确有此意。”

“但我回去后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不改地名了。毕竟这豫章郡名,还有南昌县名,自汉高祖时到现在,也沿用近四百年了,仓促改之,实为不妥。”

诸葛亮点了点头:“但若是不改地名,那将军这句文章就得改改了。”

“小子愚钝,以八字替之,请诸君试听之。”

“我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改为‘九江故郡,豫章新府’,不知将军是否满意?”

诸葛亮这句话其实也只是碰运气,他自知自己文才不及袁耀,只是这句实在不通,他才忍不住提出异议。

他自己也做好了被袁耀这位文学新星指点迷津的准备。

谁知他话音刚落,袁耀立刻点头认可道:

“九江故郡,豫章新府……嗯嗯,此句的确更为恰当!”

诸葛亮大为咂舌的同时,继续提出了下一个针对文章的异议。

而袁耀也照单全收,只要诸葛莲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他都直接表示同意,并让身后的黄猗记下来。

……

“最后,则是在第六段,将军自抒胸襟之后,小子颇有意犹未尽之感,似乎这篇文章并未写完,还请将军示下。”

袁耀闻言不免有些脸红。《滕王阁序》毕竟是一篇“序”,最后是要引出《滕王阁》这篇诗赋的。

然而自己却把最后一段和正诗都截掉了,导致文章难免有些虎头蛇尾。

正在袁耀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解释的时候,却有人给他解了围。

此时,诸葛玄请来作陪的一众宾客,如谌礼、徐宗等人也终于是围了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