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结束 研制钟表(2/2)

几万大军就这样被龙骑军如同牧羊一般赶回了吐蕃。

当龙骑军准备返回大唐的时候所有羌族部落的酋长全都找上了苏烈。

他们献上了许多的牛羊马匹,只求大唐能够彻底接纳他们,派兵帮他们守护自己的家园。

这些人已经想明白了,只靠大唐的羁縻政策不行。

他们自己手中的军队根本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安全。

只有将自己的部落并入大唐让这里真正变成大唐的州府。

如此才能彻底避免吐蕃的侵犯。

苏烈将战报和这些部落的请求一起派人送回了大唐。

而他自己则是亲自带着各个部落的使节一同返回。

负责传递战报的是房遗爱和柴令武两人所在的连队。

他们在返回长安以后可以有两天的假期,这也算是苏烈对两人的特殊照顾。

此时的长安城里李治正带人认真的组装着一座巨大的钟表。

这是李治画出的所有图纸中最容易加工的一套立式钟表,整个钟表足有一人多高。

这套钟表除了钟摆的长度还需要进行实验之外其他部件都已经完全定型。

由于钟摆的长度直接关系着时间的精确度,因此必须要和长安城里的日晷配合着进行校对。

如果钟表走的快了就需要缩短钟摆的长度,反之则需要加长。

表盘上的时间刻度与前世的钟表完全相同,只有日期显示的是农历。

李治还为这座钟表设计了半点和整点报时的功能,用来提醒使用者进行关注。

这么做是为了尽快培养出人们使用钟查看时间的习惯。

只要人们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潜移默化的舍弃之前的计时方法。

众人完成了最后一个部件的组装以后李治便让人上紧了发条,随后根据日晷暂时调整好了时间。

调节钟摆的长度并不是太难。

接下来就是慢慢的等待日晷上显示下一次精准的刻度,然后根据快慢套入公式就行了。

又是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以后钟摆的长度终于被确定了下来,这座钟表也算是能够正常使用了。

随着钟表摆动所发出的“嘀嗒”声不断响起,所有人都对它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李治将这座钟表留在了将作监,让他们照着这个样子先做上一批送到宫里。

同时其他样式的钟表也需要开始尝试制作。

将来这些可是要批量生产的因此李治还让裴明礼雇请了一批工匠让他们来到将作监接受培训。

完成了钟表的制作以后李治又开始回归到了正常的工作当中。

这一天他和李哲两人一同巡视了雍州境内的一处修桥工地。

两人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看到不少农民挑着一筐筐蔬菜从长安城的方向走来。

李治好奇的开口对李哲问道:“长安周边的百姓们也需要到城里去买菜吗?”

李哲摇头道:“殿下误会了,这些人是到城里卖菜的。

不过眼看天色渐晚他们不好在市集里多待,因此便提前返回家中。”

李治听了这话以后皱眉道:“如此一来每天怕是要浪费许多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