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烦恼(2/2)

李承乾听到王珪的话以后紧皱的眉头稍稍舒缓了一些。

他开口说道:“若真能如此,粮价的增幅想来便能有所抑制。”

房玄龄说道:“眼下还应加派人手前往受灾州县安抚民心,以免百姓心生绝望发生动乱。”

李承乾点头道:“此事便劳烦房相代为安排。”

房玄龄听到此话连忙躬身领命。

李承乾此时的表现让房玄龄等人很是满意。

他并没有因为掌握着监国大权而胡乱做主,反而每次处理朝政都会广泛征求朝臣的意见。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他的作为都为自己加了不少分。

其实李承乾此时还是有着不小的压力的。

李泰主持编纂书籍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与此同时他也不忘时常在人前显露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因此经常会有一些文人士子投靠于他,并帮他在大唐文人圈子内积累了很高的名望。

李治虽然不受文人的欢迎,但是他为大唐所做的贡献却都是实打实的。

特别是他改进的炼钢之法更是让众多大唐百姓使用上了廉价的铁器。

因此李治在民间的地位反倒比李泰更高。

在这样的前提下李承乾就只能尽可能地在朝臣面前表现得谦逊一些,以期给朝臣们一个贤德明理的印象。

其实他现在一直压抑着自己真正的性格。

这种压抑使得他的心理开始出现了扭曲的征兆,同时也为他将来犯下大错埋下了伏笔。

此时被李承乾深深忌惮的李泰正在和一众长安城内的士子同游曲江池。

他们在芙蓉园内吟诗作对,喝酒赏花,完全没去考虑眼下的旱情。

此时的他一心只想巩固自己在文人圈子当中的地位,对于朝中大事关注的并不是很多。

另外他的交往范围还包括一些世家子弟,这些人每年都会向他提供不少的钱财。

他的手下没有什么经商方面的人才,因此在经济来源上就对这些世家子弟多有依赖。

这方面其实是和李世民的政治目标相违背的。

李世民想要打压氏族,避免他们占据太多的资源影响大唐的发展。

而李泰由于拿人手短,因此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一些世家产业的保护伞,利用自己的权力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

此时范阳卢氏的一名子弟从商贩的手里买了几根冰棍分发给众人。

他一边分发一边对李泰感慨道:“越王殿下,您的兄弟晋王可真是奇才呢!”

李泰问道:“此话何意?”

那人道:“自从有了硝石制冰之法我等在这炎炎夏日才可时常享用这廉价的冰饮啊!”

李泰听了此话以后眉头一皱道:“卢兄无需夸大此事,不过是一些旁门左道,何来奇才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