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盗.版问题(1/3)

写小说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稍微不注意,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这和演员们其实是一样的,差不多每个人都有精神问题,只不过是状况的好坏而已。

不是有句话嘛?

精神病人思路广,脑残儿童欢乐多。

这句话,可是话糙理不糙。

许多出名的作家,比如说宝岛的那群人,就喜欢成群结队的去寻欢作乐,以此来发泄压力,比如说古珑就是其中的典范。

相对来说,殷俊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文人。

他写作的小说,还有剧本,并没有真正的沉浸到那些故事里面。

说白了,殷俊只是一个搬运工而已,他试着把前世的那些小说剧本故事,搬到现在来,他的视角可以说是上帝视角,居高临下的看着,看着这些故事的发展。

这也是殷俊始终有点没有融入这个世界的重要原因。

当你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能明白了,而且后面的发展你也都预想晓得了,那么,人生真的就有意义吗?

或者说,这样的人生,真的快乐吗?

殷俊没有答案,不过他也一直在努力,努力让自己融入这个世界里面。

因此,殷俊的生活也不仅仅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也会有休息的时候,即便是写作《廊桥遗梦》的途中。

半山的一座别墅里面,少年就和一个老人相对而坐。

这个老人微微发胖,戴着金丝眼镜,显得有点和蔼可亲。

别看他就像是街上随处可见的邻家老爷爷,但他却是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最知名的华人之一。

过了二十年,这个之一都可以去掉了。

因为他叫金镛。

因为他写了十四部的小说。

因为在60-90年代出生的人之中,几乎就没有不看过他的小说的,即使是不看小说,那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肯定也是看过的。

所以金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现在来说,金镛的名气,却还仅仅是在海外华人之中传播着,影响力并没有进入内地。

这也是为什么殷俊觉得,要在二十年之后,金镛才是名气最大的活着的华国人的缘由。

具体的时间殷俊是记得不大清楚,因为他上辈子并不是一个书迷,但殷俊却晓得金镛小说是怎么进入内地人的书架的。

盗.版。

在八十年代末期,就有出版社把金镛的小说给盗.版了。

一开始他们还给改了名字,然后作家名也给改了,觉得这样便可以掩耳盗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