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再会朱林(3/5)

北金的分公司开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

这里的工作由郑远负责。

郑远率领分公司同事一起迎接李云海。

李云海来到一楼卖场,看到生意并不怎么好,问道:“平时也是这么没人吗?”

郑远道:“李总,平时进来逛的人很少,周末顾客会多一些。我们每个月的业绩,还是步步高升的。”

李云海看了看商品的摆放,又摸了摸陈列的机器,发现十分的干净整洁,说明管理比较到位,不由得暗自点头。

郑远跟在李云海身后,笑道:“李总,我们这边的电脑学校特别多人来学习,机子都不够用。”

李云海瞥了他一眼:“是来学习?还是来打游戏?”

郑远怔了怔,笑道:“李总英明,打游戏的人也很多。这周边都是大学嘛,很多大学生放学以后,没地方娱乐,都会过来打上两个小时的游戏,到了周末,那更是成群结队的过来。”

李云海道:“那依你之见,需要扩张电脑学校吗?”

郑远道:“我认为可以扩张,搞几千台电脑都行!周末真的是排队上机,有一部分是打游戏,但还是有很多学生是出来上机的。”

李云海道:“好,那你就在附近再找一幢房子租下来,专门用来开电脑学校,规模可以搞大一点。你写一个项目报告书给我,我签字以后,公司会拨款给你的。”

郑远道:“好的,李总。”

李云海又到楼上视察。

郑远留李云海和朱林吃饭。

李云海摆手说道:“吃饭就不必了,我们还有事情要忙。明天四海广场开业,你有空就来参加吧!”

郑远道:“谢谢李总,我一定前往。”

李云海和朱林离开分公司。

上车以后,李云海让朱林开车围着中关村转了一圈。

1988年,国家决定在原“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建立“北金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划定以hd区中关村为中心100平方公里范围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给予若干项优惠政策。

从此,电子村变成了科学城。

仅中科院就在试验区成立了154家新技术企业,3300名科技人员进入新技术企业工作。

中关村从这一年开始了火箭似的发展速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电子产业淘到了金,再加上四海、连想等科技企业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有志之士丢掉手里的金饭碗、铁饭碗,下海经商。

一大批高知识分子,扑进了改革开放的浪潮。

而周边的大学生们,只对电脑游戏感兴趣。

于是乎,在电子一条街附近,出现了游戏机一条街。

因为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有接入互联网,所以还不叫网吧,只能叫游戏机房。

电脑打游戏,和用街机打游戏是一样的,但显得更高端。

学生们玩电脑游戏,也更加理直气壮,美其名曰学习电脑知识,或者就说:“上机”,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此都无话可说。

李云海是第一个开电脑游戏机房的人,但他的游戏机房,用的是电脑学校的招牌,他的本意还是希望大家花钱来学习电脑知识,而不是进来玩游戏。

但是生意做着做着就变了味道,电脑学校变成了游戏室。

2块钱一个小时的上机时间,很多学生和社会青年,都是用来玩游戏。

这一行的收入很可观,一千台电脑,如果坐满人的话,每小时就能收入2000块钱。

四海集团现在只在北上广和西州开设直营的电脑学校,一共拥有3000多台电脑,每个小时可以带来6千多块钱的收入,这在当时绝对是暴利。

而这些电脑用的都是国外淘汰掉的二手货,成本只需要千把块钱,随便就能回本。

四海集团每个月的营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些电脑学校。

朱林开着车,载着李云海在中关村街上慢慢的逛,说道:“这边很发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