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兄弟分家(2/2)

最难找的,反而是懂行的施工队伍。

李云海老于人情世故,对此司空见惯。

赚到钱的农民,第一件要做的大事,就是翻建新屋。

两个妹妹迟早是要嫁人的,她们对家里建新房,只会高兴,不会有任何意见。

李云山快15岁了,长得也算高大,就是太瘦。他马上就要初中毕业,放在农村也算得上是个有知识的人。

自从知道李云海家要盖新房子以后,李国旺就打听到了李云海在外面开店做生意的事,知道这小子愣是有出息了。

李云海听了,捧着她娇美的俏脸,笑道:“确定吗?你这是打定主意,要嫁给我了?”

李云山咬着嘴,说道:“我还要读书,我不分家,我只是为以后着想。大哥,你也不能太自私了!”

三叔李德正哈哈大笑道:“我家云海就是有出息!这不比县长还牛了?”

现在,李云海看着这个不成器的三弟,仿佛看到了他未来的一生。

李云海从省城带了肉菜回来,中午的菜肴十分丰盛。

李云海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间挑拨离间,见不得李云海家建新屋,所以唆使老三来使坏。

哪怕几年之后,有人查到这个事情上来,李云海也可以振振有词的回答说:“事情太忙,计算机送给他们试用,后来忙起来就给遗忘了。”

但每个村里,能赚到钱的人,也只有极少数的一两户人家。

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纷纷前来讨活计做。

他只是没有想到,老三还这么小,就这么鬼精、鬼精的了。

林芝提着袋子,先给每个小朋友都抓了一把糖,又给大人们也抓了一把糖。

李云山却跟全家人杠上了:“爸,你就是偏帮大哥!你是看大哥找了对象,想把宅基地都分给他?那我和小峰怎么办?我们以后到哪里盖房子?”

李云海却坚持给他,说知识无价,我尊重的是你的劳动。

翻建新房子,就是他做出的第一步改变,也可以说是给全家人的福利。

就像施文涛把小货车和司机借调给李云海使用一样。

一次比一次更加高级!

当小货车驶进石板村时,四个轱辘在古老的土地上,碾压出深深的车辙,轰鸣的马达声,惊动了宁静的小村庄。

其实,李云海大概率是在外面发展,在外面住的多,就算偶尔回来,也就是睡个觉的事,他在家里建房,一来是想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享几十年晚福。二来也是想帮衬两个弟弟。

不管哪个年代,在老家盖房子,都需要大笔资金!而且全部要现金,没地方贷款!

八、九十年代盖房子需要几万块钱,2000年以后需要二、三十万,2010年以后需要上百万,因为房子越盖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家具电器越来越多,而材料和人工越来越贵,宅基地更是一尺难求。土地可以在村集体内流转,但在梅山这个地方,十万块钱一亩都买不到。人人都知道土地资源的金贵,村里没有人会卖地!

李云海在四大银行的每个账户里,都有千万巨资!

放眼西州近五十万户个体户,李云海算得上首屈一指!

便是放到全国个体户的行列,李云海也算其中的佼佼者。

坐车回家,自然更加快速。

经委送了18台。

李德明呵斥道:“云山,你还小,你懂什么?你不要说话,没有人当你是哑巴!”

于是,李云海找到建工局的梅纪平,请求他介绍一支有房产建设经验的施工队伍给自己,钱不是问题。

他也十分好心的告诉李云海,在农村建造房屋,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李云海家,将成为石板村第一个翻建红砖屋的人家。

果然,面子都是自己挣出来的!

想想上次李云海回家时,李国旺那不可一世的嘴脸,再对比今天,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

“你们三兄弟,将来每人一间房。”李德明说道,“家里只有这么大,也没有太多的房子!就这么分了!”

李云海却说道:“现在男女平等,云芳和云英,也应该平均分家产!这样好了,我们把整个宅基地,平均分成五等份,云芳和云英的那两份,暂时就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所有。以后等她们出嫁了,也可以回娘家住。这个家,永远都是她们的家!”

现在只有老三在闹腾。

黄玉才这才知道,李云海不是一般人,难怪可以得到领导的如此器重。

做完这两个订单后,李云海终于腾出时间回一趟老家。

村里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

建工局送了12台。

石板村难得来一趟车,便是来一辆煤车,也会挤满围观的乡民。

大妹李云芳在信里告诉过他,说老三对建新屋有不同的想法。

这就相当于借给你们用的,而且指定了,是给单位的领导使用。

像《平凡的世界》一书,写的就是1975年到1985年之间的故事,书中的孙少安从七十年代末抓住了机遇,开起了红砖厂,也借此机会成长为乡镇企业家,名利双收。

而且李云海送礼的名目是堂而皇之的。

改革开放像春雨浇灌干涸的大地,农民的创造力破土而出,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也改变了我国农民。

梅纪平二话没说,就打电话到梅山县建工局,从当地指派了一支施工队伍给李云海。

所以,李云海在破土动工之前,一定要统一意见。

李云英完全不懂事,一言不发。

但看到他坐着小货车回来,还是吃了一惊,当然了,更多的是惊喜!

别说梅山县,便是整个省里,将来也很流行在老家盖楼房,城里一套房,乡下一幢别墅,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他拿出新屋的设计图来,当着家人的面讲解了一番。

李云海现在有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也想改变家人的未来。

“哟,这是李云海回来了!”大伯李德光大喊一声,“不得了啊,你都坐上汽车了!”

李云海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可以说,这样的送礼方式,简直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今天是星期天。

何况南方这片热土?

李云山脸嫩,涨得通红,但心里有事,不说出来,他就不舒服,梗着脖子说道:“爸,你不能只偏帮大哥一个人!我和老四也是男人,将来也要盖新房子讨堂客的!老四,你说,哥说的对不对?”

他对房屋的要求比较高,但囿于当时的施工水平,只怕很难建成他想要的样子。

乡村们挤进李云海家,叽叽喳喳的问东问西。

她得知李云海要回家乡,笑着说我也要跟你回家!

李云海知道老三的性格,的确是有些叛逆,如果不出意外,这小子初中毕业以后就没再读书,外出打工,混到二十好几也没有讨上老婆,后来还是回村里找了个二婚对象,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然后,他把目光落在老三李云山身上,问道:“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满满一袋子糖果,全部被她分派完。

林芝依靠在他宽大的胸怀,露出甜蜜的笑容。

第三次是坐小货车!

建房子最重要的材料――红砖,李云海不愁买不到,各种材料通过手段,花钱也是能买到的。

家里人都跑了出来,围着小货车转个不停。

这个事情,他会单独和父亲讨论。

好你个李云山,翅膀还没硬,你就学会唱反调了!

李云海轻抚她黑亮的秀发,说道:“那就跟我回家!”

李云芳却是懂事明理之人,为大哥公平公正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云海问老三:“你觉得怎么样?你要是同意,我就留着西边那一间房不拆,连同西边的地,全部留给你,我也不占你的地,不在上面建房!我本来想建300个平方米的,我现在只建240个平方米!新房建成以后,你不用过来住,就住在你自己的房子里。鉴于你还没有长大成年,你可以在我们这边吃饭,爸妈也会供你上学。以后的事,你自己做主!”

第三更,求月票。大家手里还没有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