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情缘 第162章 作偈选师(1/5)

    “当年五祖将袈裟、金钵传与惠能时说过‘衣为争端,可不必往下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自悟自解。’本长老认为:禅、慧本乃同宗同支,为使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相传,现如今,无论他已经出家为僧,还是尚未剃度的杂工俗人,也不论他如今在寺中的地位多么高,还是十分的低微;可以把自己修行多年领悟的心境,用禅慧的偈句写出来。如果谁的偈语最能说出佛慧的本性,最符合禅慧的精义,所至境界最高,本长老就把禅慧法秘诀传给他,这慧宗历代相传的圣物——袈裟、金经也传授给他。也就是说,以后,那个人将是慧门的宗师。你们切记,所作偈子,要从自性中流出,费心思量是不中用的。因为真正认识到佛性、慧性的人,言谈之间就能显示出来。它是自然而然的显发,不是刻意的雕琢、寻求。好啦,大家快去作吧。”华清长老说完后,便离开大殿,回方丈室了。

    众僧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的确,华清长老的这番话,确实令东禅寺内的所有和尚与俗人都兴奋万分,掀起轩然大波。

    多少个风吹老树、雪打寒窗的冬夜;多少个酷暑迫人、炎热难熬的夏日,面对着红鱼青磬,面对着青灯黄卷,面对着辛苦的劳作,各人都励志向上,苦心潜修,为的是能成大器,得成正果……

    如今,机会来了,怎不令他们一向有如静水的心湖激起阵阵波澜呢!

    在殿堂、在禅房、在僧舍、在磨房、在菜地、在菩提树下……在东禅寺的每一个角落,大小和尚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文才低,怎样写也比不上二师兄法如,也就懒得去动脑筋了;

    有的人却在翻卷掀书,冥思苦想,搜索枯肠也不成一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