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副指挥使(1/4)

徐柏描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土里刨食,要看天意,要看粮种,要看耕种的手段。

但就算把这些手段全算上,其实土地能够供养的人也是有限的。

直到未来的大夏,也没有办法解决。

不是说到了上限就不能继续拔高人口了,但到了这种程度,多出来的实际上已经可以直接算作···了,而非人了。

那多余的人怎么办呢。

一场正统的夺位之战,至少能够清理掉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而通常来说,这个数字只会更加残酷。

汉书说,汉代鼎盛的时候,有近六千万的人口。

而唐代人杜佑通过考察各类典籍,写三国时期的人口大概七百六十七万,算八百万好了。

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不详实的地方,杜佑和三国隔得太远了,筹算出了错误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种时候我们还是要稍微参照典籍的——不然呢?不然找个马桶穿越回去,自己亲自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人?

八百万说实话也确是有点少了,但这种内部战争,历来是清理人口的“好”手段。

你看,一场仗打完走了这么多人,可实际领土一般是不变,甚至还有些大佬能够抽个空,在和敌人对垒的时候顺手开疆拓土,把疆域打的更大了。

那如果你是即位的新帝,你为什么不安抚这些百姓,不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一些呢?

所以开国之初常有大治,乃至是盛世。

开国之君的才能自然是相对出色的,总人口降低疆域却不变,那么分配到个体身上的资源就多了。

皇帝但凡稍有才能,配合这种大环境,都能够打出一个不错的大治。

更何况,是这些从一个时代杀出来的开国之君们。

杀......

46-副指挥使

人是这些时代最常规的办法,但不是大夏需要参考的办法。

一片土地能够产出的粮食只能够养活这么点人。

那么打出去,拥有两片土地又如何呢?

如果让另一片土地上的本地人自己耕种收获,然后他们坐享其成,直接抽走五成的收获带回大明,大明的百姓又能够享受什么样的生活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