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数据分析(2/4)

说是京师的锦衣卫实缺不足,但要给张周赐的时候,就够用了。

张周的妾侍王明珊是大明第一位女锦衣卫副千户,现在皇帝直接给锦衣卫千户的职位,同时还有张周身边的孙上器、刘贵和贾老水等人,也都会因此而升迁,如此可就真的印证了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朕这两天也累了,先去休息一下。明日朝上,朕也是该提,把秉宽召回京师来了,无论秉宽在南京的差事有多着紧,也先放放,回京师来为朕出谋划策!”

“真是振奋人心啊!”

朱祐樘仍旧没从之前大捷的兴奋中走出来。

之前几战,都是以几百、上千为单位,取得的捷报,现在直接过万,甚至得回的双耳数量已经近万,这对大明边战来说,是一种质的飞跃。

朱祐樘之前对于平草原,还只局限于幻想,觉得要以此为终身奋斗目标。

而此一战结束之后,皇帝似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了。

李荣提醒道:“陛下,还有新建伯呢。”

“新建伯吗?不急。”朱祐樘道,“如此的功勋,朕能忘了他不成?只要他功勋卓著,如秉宽一般,也不必拘泥于文臣不能得公侯的局限,这也是有先例的,以后平草原也不能指望秉宽一人所完成。新建伯可为秉宽有力的臂助!秉宽用人的眼光,实在独到,不服都不行啊。”

这点就连挑剔如萧敬,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鬼能想到,一个新科进士,也不懂方术,虽是状元之子,但也初出茅庐毫无为官领兵的经验,能被张周用成这样?

别说此战是张周所策划的,就算没有张周的策划,只是给朝廷举荐一个能领兵打仗如斯的大牛货,也都能让张周名垂青史了。

萧敬赶紧想证明一下自己还在,他也出言提醒:“陛下,还有文华殿……那些臣僚。”

“他们吗?”

朱祐樘一想,感慨道,“朕本想与他们一同知悉此捷报,但眼下朕只顾着自己,未想到他们。那也不必烦扰他们了,明日朝上,朕再对朝臣一同公布此事。”

在等消息的时候,朕对你们是一视同仁的。

朕还想着在你们面前装逼。

但现在捷报真的来了,朕只想着自己去高兴,至于你们……无足轻重,朕也无须跟你们分享这个好消息,有没有你们对于整体的战局也没啥影响。

你说你们不会给朕出谋划策,还总唱反调,这场大捷你们没帮倒忙就是好的。

那就跟别人一样,明天早朝朕一并宣布就是了。

“李荣,你去。”朱祐樘指了指李荣。

这令萧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

如果说这次文臣失算了,那他萧敬也很可能要背负连带责任的,是否就是说,在他为司礼监掌印不过一年的情况下,皇帝就要以李荣来取代他了?

李荣道:“陛下,是不跟臣僚谈及此战的捷报?”

“他们还能不知道吗?细节不必详说,你自己把握吧。”朱祐樘也不太在意这些事了。

什么批阅奏疏,什么朝事公务的,都可以抛诸脑后,虽然跟身边人分享此战的胜利,没有直接跟张周交谈来得过瘾,但也不妨碍他去找张皇后、贤妃吹吹牛逼,顺带还可以去找老太太周太皇太后去分享一下。

……

……

当天的文华殿内,一群被临时征调过来参议军机的人,正对着一堆的奏疏,甚至有点百无聊赖。

李东阳趁着出去解手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本该给张懋准备,但当日却空着的位子。

“英国公这是怎么回事?”周经看李东阳要开小差,他也起来搭个伴。

在文华殿内,李东阳、周经和张懋三人,算是官职和地位最高的,之前几天有什么事要参议,诸如西北又有一些只字片语的边情奏上来,要给出意见,也都是以他三人的意见为先。

李东阳道:“称病,至于具体原因,谁知道呢?”

李东阳对张懋可太了解了。

张老头名义上是武勋之首,但往往喜欢倚老卖老……其实张懋也不是很老,就是仗着资历深,还有就是世卿世禄,只要没有谋反等大的过错就能把爵位延续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