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杯水车薪(2/4)

“杨军门,您或是不知,现在宁夏镇周边可调度的兵马数量实在不多,单骑兵,连万数都不到,且还分散于各城内,也有的在远关的堡垒镇所之内,仓皇调集的话,只能调出三千。”

在军事会议上跟杨一清汇报情况的,是之前的宁夏总兵宋兰,如今朱凤到来,他宋兰就成了副总兵。

宋兰本身没有爵位,是作为宁夏西路指挥佥事的。

之前他先当成国公朱辅的副手,现在又当朱凤的副手……老朱家父子俩轮番来当他的长官,但要问他想跟谁干……自然是想跟着朱凤干,就因为朱凤名气大,也容易混出名堂。

杨一清道:“不是非出骑兵不可。”

朱凤道:“可要是不出骑兵的话,以步骑混合,要与鞑靼的铁骑正面抗衡,只怕是……”

“不是有威武天火药和神威炮吗?”杨一清打量着朱凤。

他显然并不是想完全倚仗新火器,这话更好似是在提醒朱凤,你少在这种军事会议上唱反调甚至是唱衰,哪怕张周和王琼等人惯着你,我可不惯你的毛病。

你作为总兵官,只负责执行军令,不负责发号施令,也不可参与到决策。

杨一清通过教训朱凤,果然在众军将之中,瞬间提升了几分威望,连安边侯都敢直面训斥的……那应该是有真本事吧,不然为什么安边侯就这么忍气吞声呢?别说什么武将要听文臣的,自古以来将帅不和的情况也屡屡出现,更别说安边侯还深得皇帝和莱国公的信任。

杨一清道:“此番兵马不多,便化整为零,各边关要隘皆都要出兵,分为两路,骑兵要负责其镇守关隘来回五十里的区域,而步卒要出城外三十里,要确保关隘周边五十里左右不被鞑靼人劫掠。”

在场武将不由面面相觑。

鞑靼人几万铁骑,哪怕不足外间所传的五万之数,但有个三四万一点问题都没有,哪怕鞑靼人也是化整为零来劫掠的,但一路骑兵至少有五千到万数。

就这样,各关隘城塞那点人够干嘛的?

如果鞑靼人进犯到某个关隘近郊五十里范围之内,关隘出击护秋收的人马,还敢正面去打不成?还不是撤回关隘之内,眼睁睁看着鞑靼人肆虐?

“朱将军。”杨一清突然道。

朱凤反应了一下,才意识到这是在唤自己,他还显得有些木讷,道:“在。”

“你亲率宁夏镇的精锐骑兵,配合火药和威武炮,协同步卒四千,游走于各关隘各处。”杨一清下了军令。

“这……这……”朱凤本想说,这是让我去送死吗?

但他最后忍住了,因为他的确跟杨一清不熟,在开这次会议之前,他也只是去礼数上拜见了杨一清,充其量是二人的第二次见面。

“是。”朱凤也直接领命了。

……

……

杨一清上来就想把宁夏镇各处的兵马调度起来,以所谓“化整为零”的方式,将鞑靼人驱赶走。

在军事会议结束之后,除了要派出传驿的骑兵,将军令传报于各处,连宁夏镇守军将士也开始调度,准备跟着朱凤出去“打游击”。

总的来说,就是哪有缺口,朱凤就要顶上去。

军事会议结束之后,朱凤没有跟宋兰他们一起走,他不但跟杨一清不熟,跟本地将官也不熟,等于说是陌生的将帅,到了陌生的地方,在不太清楚局面的情况下,要在皇命的逼迫之下打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事。

宋兰那边的人,在参加完会议之后,也都没搞清楚状况。

“宋将军,您看这杨军门究竟要作何?就这么出了城关,怕是要被鞑子骑兵追得到处跑啊,一个不慎,就会损兵折将。”部下一名叫李隼的千户道。

李隼这么着急,是因为他是跟着朱凤出城的那批人。

宋兰道:“这你们都不知道吗?其实杨军门并非莱国公的嫡系,但安边侯是。”

“这我们知道啊。”不但李隼在说,周围也有人在插嘴。

朝中势力范围,西北这些兵油子多少还是清楚的。

宋兰冷冷道:“那陛下对宁夏本地的将士期许甚深,此时杨军门明知出击战略不妥,却也不得不出兵,那他若是将统兵和治军的权限交给安边侯,责任不就推出去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