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寻根之旅(2/4)

上次见吴雄的时候,那张老脸还跟谁欠了他几百两银子一样,现在就如此热情洋溢,倒让张周不太适应。

在他印象里,吴雄就应该属于那种软硬不吃的耿直之臣,随时会跟人拍桌子瞪眼的,谁曾想现在见面却成了这种言不由衷的马屁小人了?!

张周叹道:“祭拜先人什么的,先往后放放,不着急。”

“什么?不急?您……”

吴雄一听,这不对啊。

大明最崇尚孝义礼法,你一个考中进士之后,靠军功累加获得国公爵位,回乡省亲不应该第一件事就是把祭拜的事给布置好,体现出你比别人更懂得孝道?

张周道:“有皇命在身,要先完成大事。”

“哦,那是,那是。”吴雄一听,又觉得很合理了。

有皇命当然是先执行皇命,什么祭拜山坟先人埋骨之所的,都可以往后放,天地君亲师,到底君王的需求是大过于个人孝义礼法需求的。

“不知是何等差事?下官可是能相助一二?”吴雄大概明白,张周这所谓的借一步说话,就是要给他派活了。

以南京兵部尚书直接给应天府尹派活,肯定是不合适的,但吴雄似乎也管不着这些,谁让张周拿出个“皇命在身”的幌子?就算回头别人责问我,我也可以说,都是张秉宽那小子仗势欺人,拿皇命来压我,我也是迫不得已。

张周道:“吴府尹还真能帮上一点忙,其实就是尽可能不要打扰我在南京做事。”

“啊?”

吴雄一时没理解。

我能帮忙的,就是不打扰你?你不会想说,我是你办皇差路上的绊脚石吧?

张周叹道:“是这样,我所做的事,都涉及到朝中的机密,一旦调动起人手,我是说可能……也会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他们或是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可能会跟官府之间发生一些纠纷,还望吴府尹能通融。”

“这……”

吴雄面色为难道,“莱国公,下官能问一句,您是来查沿海盗寇,还有卫所走私贩卖的吗?”

张周道:“不是。但也可以有。”

“嗯?”吴雄没听明白。

张周笑道:“我来江南,也是为了查一些不法之事的,如果牵扯上走私贩卖,顺道查一下也不是不可,但我主要的差事不在于此,一时间也没法跟吴府尹解释太多。吴府尹还是不要为难我啊。”

“明白,都是陛下所交托的,莱国公您深得陛下信任,想来所做之事,也是关乎到大明江山社稷稳定的,下官才疏学浅,未必能帮到什么,但凡有需要驱驰的地方,您只管吩咐。”

吴雄倒显得很客气。

张周笑道:“吴府尹之前与我配合共同配药,为大明各处解决了痘疮时疫,你我配合可说是相得益彰,吴府尹不必自谦,总有需要你帮到忙的地方。”

“唉!”

吴雄面色尴尬。

若说两年前,他不知道“配药”配的都是什么玩意,但时至今日,他再愚蠢也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

他也明白当初为何张周不肯告诉他具体是怎么配药的,就算放到今天,朝廷对于普通百姓接种的牛痘,也不敢明确说材质,就在于普通百姓太过于迷信,认为牛身上的东西会让人身上长牛毛甚至是长尾巴,变成不人不牛的怪物。

吴雄心说,你那是让我帮忙吗?这纯粹就是在利用我啊。

“吴府尹,我刚到南京,听说最近我要到来,给您和下面的官府,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张周笑着岔开话题。

“哪里,南京学界很久没这么热闹了,今年也并非乡试大比之年,但各地的学子都齐聚,他们都是文人,无论是讲学还是做文会,都恪守礼法,没有让官府太多为难。”吴雄这话明显就有点口不对心。

正因为是读书人齐聚,来还是为了论学和宣讲学派学问的,才会使得南京城内各处都会产生纠纷。

读书人打又打不得,骂也不能骂,会被说成是有辱斯文,更可甚的是来的人中有近乎一半以上是有生员功名的,举人和贡生也不在少数,这就给官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