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心学大弟子的造诣(2/4)

张周道:“哎呀,说起来,现在这位衍圣公,也就是东庄先生,到现在都还没有子嗣,实在叫人着急,其实谁继承宣圣这一脉,关键就在于他将来是否有子,若没有的话,过继谁人之子到他名下了。”

孔承源点头道:“正是如此。”

连孔家也明白这道理。

毕竟孔弘泰还没死,也不是说病入膏肓了,孔弘泰之前没过继儿子过去,是因为要保证孔家传承。

可现在逼着他必须要过继个儿子过去,到底是过继他兄长孔弘绪的,还是过继同族的……诸如跟孔弘泰关系最近的孔彦缙的后嗣,那就有讲究。

孔弘弼忍不住道:“不是说,罪犯之子,无继承权了吗?”

言外之意,他堂哥孔弘绪那边的儿子,无论有多少个,都不能过继给孔弘泰。

张周道:“这事也就这么一说,要是过继出来,从宗法上来讲,就不属于原支了,也不是说没资格继承。”

“不是有商量余地吗?”孔承源道。

张周笑道:“阁下,你侄儿来跟我说,我能理解,但你来找我,是说你也想谋求爵位吗?两位……”

“咳咳……”孔承源一听,不由尴尬咳嗽起来。

这话也能直说的?

唐寅在旁好似挑事一般道:“你们两家应该是联合在一起,要谋求这爵位了吧?”

“呃……”

叔侄二人对视一眼,他们看出来,张周作为大明方士出身,哪怕是个状元,说话和做事风格,也跟那些传统的文臣大相径庭。

孔承源道:“实不相瞒,我们的确是为明正朔而来,当初我大侄南溪得承爵位时,族中便有不少人反对,他不思皇恩,做出有违伦常国法之事,更是为世俗所不容,他的弟弟我的侄儿东庄,则品性极好,奈何他无子。如今到这境形之下,当以我三侄,也就是弘弼之子为嗣,方彰显宗法之事。”

“呵呵。”张周还没做什么反应,旁边的唐寅已经在笑了。

那笑容大概在说,宗法的事朝廷还没定,你们孔家两叔侄倒好像替朝廷和孔家都给定下来。

你们的脸可真大。

“有道理啊。”张周指了指这对叔侄,对唐寅道,“伯虎,你怎么看?”

唐寅皱眉。

你说有道理,还问我怎么看?是让我顺着你的话头,也说这件事很有道理,顺带给分析分析?

唐寅道:“在下人微言轻,不敢擅自议论衍圣传承之事。”

我就一个读书人,让我去议论读书人老祖宗孔家一脉传承继承的事?就算我说得对,也会有人觉得我无事生非,这种麻烦我唐某人可不会去主动招惹。

张周叹道:“其实唐中丞的话,也就是我想说的,你说我一介书生,妄自议论此等事,容易为人所不齿啊,就算陛下不定,也会让朝议来定。而今相关的朝议并未进行,我人也不在京师,你说我能给你们什么保证呢?”

你们来找我,我能理解,你们或许认为我说得上话。

但这件事始终不是我张周一人能定的,皇帝以后肯定会以廷议来商定继承的事,或在孔弘泰死之前,或在死之后。

“但是……”孔承源欲言又止。

张周笑道:“你们想找我帮忙,这心情我是能理解的,但还是要参考宗法,最好是成法案例,你们有吗?”

“过继他人之子,此等事……无须成法呀。”旁边的孔弘弼道。

张周道:“你的意思是说,过继儿子,随便过继谁都行是吧?”

孔弘弼急忙道:“学生并非此意。”

张周摇头道:“理论上来说,衍圣公要过继子嗣,从其兄长门下过继,是最为妥当的,长子不能出继的话,便以次子为继,这也是宗法之一。以此还可上奏言事,若是要以罪宗不得为继的道理,那就要从旁支来挑选,你们方才有机会。”

“是啊。”叔侄二人眼神都热切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