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入戏太深(2/2)

朱祐樘皱眉道:“英国公,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张懋道:“老臣知晓。”

随即,张懋将目光落到先前跟朝鲜使节一起到来,并立在文臣和武勋之间,显得很碍眼的张周身上,一本正经道,“老臣对于莱国公过去的作为,也是佩服不已,但人必定无法胜天,若人力总以天意而为之,事总以天意而为借口,屡屡借助天意来成人事,那必当是会遭遇到天谴的。”

“英国公!”

朱祐樘似乎是生气了,连语调都变得强硬起来,现场的氛围突然变得很压抑。

在场的文臣也感觉到,如果先前他们是由他们出来参劾张周的话,那得到的待遇也不会比张懋更好。

或者说,皇帝的怒气,看似是对张懋撒的,其实也是对在场所有人的警告。

“朕不管秉宽治事,用的是天意还是人情,再或是雄韬武略,至少他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如果以此来说他所作所为会遭遇到天谴,实在是无稽之谈,你让朕如何能信?”

朱祐樘说话之间,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

这演技……

张周看了都要佩服几分。

张周想说,陛下咱淡定一点,都知道张老头不是在扯谎,他的确是这么听的也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信的,咱也就别整那些玄乎的,直接上正餐就行。

刘健走出来道:“陛下,灾异之事自古有之,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

眼下刘健是不得不这么说。

大臣联名参劾张周,也只能从张周以方术乱国这一条来入罪,别的……张周那么多功劳,是个市井小民都能看到,他们也没法直接无视,毕竟之前以功勋给张周赐封为莱国公,也是经过正规手续流程走下来的。

文臣也不能打自己的脸。

而他们在上奏中,也是提到过去两年北方旱灾、南方水灾,还有各地的天灾人祸,想把这些事全都归到张周的头上。

所以刘健才会说出“不可不信”的话。

朱祐樘道:“刘阁老,你觉得如果哪里发生了灾异,就说是因朕用秉宽所造成的,对秉宽是否过于苛责了?秉宽也可有用过灾异之事,来攻讦于朝中同僚?”

刘健道:“有建昌伯之事。”

“那是秉宽提的吗?”朱祐樘着恼道,“秉宽时不过提出建昌卫或有地动发生,连朕都不敢说这与建昌伯的为非作歹有直接关联,且此事不是你们提得最多?”

当皇帝的也有脾气。

当时你们拿建昌卫的地震强行联系到张延龄的为非作歹,还让朕将张延龄发到西北去“戴罪立功”,还解救了建昌卫指挥佥事彭泉,怎么现在却倒打一耙,说这是秉宽所为?

“钦天监!”

朱祐樘怒喝一声。

倒霉兮兮的吴昊,从文臣堆里走出来,他脸上分明露出一种生无可恋的绝望。

我就是个棋子,被你们拿出来当猴耍的,爱咋咋地,赶紧把我给整死吧,我活够了。

“是你跟英国公说,或有灾异之事发生,还是在京师,且还能跟张秉宽联系在一起?”朱祐樘厉声喝道。

吴昊道:“是。”

“那到底是何灾异?”朱祐樘喝问道。

吴昊心想,陛下您难道不知晓?还是说这是张秉宽的阴谋,他故意诓我的?

吴昊侧目看了看张周,这才道:“是雹灾,于戊子日,也就是四天后。”

朱祐樘冷笑一声道:“吴监正,你好大的本事,这你都能推算出来?”

“臣……罪该万死。”吴昊差点想磕头认错保命了。

“你没错。”朱祐樘道,“身为钦天监监正,算出什么事情就如实上报,这本就是你的职责,但你跟英国公提及此事,意图为何?是为了让他强行把此事联系到秉宽身上吗?”

“呃……”吴昊哑口了。

这不是我想去说的,是张秉宽他自己想说的啊。

他还假借陛下您的名义呢。

要怪……全都是张秉宽的错。

朱祐樘再环视在场之人道:“诸位卿家,今天朕看到一份奏疏,是朝中诸多大臣联名参劾秉宽的,说他以方术进幸,是为大明的奸臣,以此而乱国本。朕想问问,是否你们也认为,朕应当将他弃之不用呢?”

在场大臣心想,我们都参劾他了,自然是想陛下您将他赶得远远的啊。

这还用说吗?

什么为国为民的,历来为国为民的人可就多了,我们只认可传统的规则,王安石和司马光谁忠谁奸?两派还不是于朝中水火难容?

为立场而牺牲个人利益,那叫个事吗?

但面对皇帝如此的质问,现场却无一人出头。

朱祐樘道:“对于秉宽的论功行赏之事,延后到戊子日之后,朕倒想看看,京师之中是否有雹灾发生,如果有,再另当别论。”

“陛下!”刘健这次要赶紧表明态度了,“如此之事,过于荒诞,未必需要此一事来验证。”

一直都没说话的张周却笑道:“刘阁老,陛下又没说不治我的罪,要等个几天,看看是否发生雹灾。有的话,那是上天对我的惩罚,我甘愿离开朝堂,安心去当个隐士;若然没有……那跟今天还有何区别吗?其实我倒是觉得,吴监正言之凿凿,应该是胸有成竹吧?”

“你!”

刘健怒视着张周。

很多人也义愤填膺。

光是张周在朝堂上说话这嘻嘻哈哈的态度,早就为他们所不爽了。

但张周也不是开此先河的人,之前就有谢迁没事在朝堂上插科打诨的,照样成为弘治时期人人称道的名臣,凭啥张周就不行?

张懋道:“还是秉宽你为人坦荡啊。”

张周笑道:“英国公,你是站哪边的?”

一边拿灾异之事来攻击张周,偶尔还忍不住要帮张周拍拍马屁……

张懋笑呵呵道:“老夫是站在公义一边的,也是站在大明和朝堂一边的,如果上天真有意降罪于你,你离开朝堂,不也正是你一向所推崇的听天意而行事?”

“英国公言之有理。”张周拱拱手。

在场大臣看完这一幕,都快气炸了。

他们甚至也在怀疑……张老头到底是正是邪?不是说他跟我们一起联名上奏参劾张秉宽吗?怎么他还跟张秉宽之间有默契了呢?

“行了!”

朱祐樘厉声道,“此事容后再议,秉宽刚回朝,还没得几天清静,你们是想让朕耳根也不得清静吗?”

在场大臣都停止了谈论此事。

一场本来浩大的对张周的参劾运动,却好像因为张懋和吴昊之间的配合,突然给延后几天,那股杀气也变得不冷不淡了。

“嘶。”张周故作好似很癫狂一般,于现场闭上眼,好像是在重重呼吸空气,却给人一种行为不端的印象。

朱祐樘瞪着张周道:“莱国公,你这是作甚?”

张周睁开眼,拱手道:“回陛下,臣在嗅空气中的血腥之气,本来觉得很浓烈,但现在却好像又淡了很多。”

朱祐樘道:“这朝堂可不是你儿戏的地方,鸿胪寺……记下来,莱国公行止不端,杖刑二十。”

“臣认罪。”张周道。

朱祐樘忽然起身,怒气冲冲道:“朕不是要偏帮于谁,也不是要纵容于谁!张秉宽,你是朕所信任之人,但若是你与天意相悖,朕也不会容许你胡作非为。你自行交了赎金,把杖刑给赎了吧!”

在场大臣一听急了。

陛下,咱不说好了要揍这小子二十棍子的?

咋的您刚给他定罪,就要让他赎杖刑呢?

张周笑道:“臣身子板弱,多谢陛下体恤。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