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使臣的命不是命(2/4)

要去攻击张周……张周这次不过是拿大炮去轰辽东的小兄弟,等于说拿女真人练兵,想攻击张周的行径,还真要跟李东阳那样“另辟蹊径”,要从道德制高点去攻击张周这种“没事找事”的行为。

“诸位卿家,朕刚得知,秉宽已抵达沈阳,并亲率兵马进入建州和海西之地了。”朱祐樘也不等这群人开炮,他先自己把话题带出来。

也无须遮掩了,该称呼秉宽称呼秉宽,对张周的态度就是跟别人不一样,那就好像是诉说自己在做什么,一点忌讳都没有。

眼见没人接茬。

他继续道:“秉宽的意思,是西辽之地,乃大明根基稳定的隐患,迟早要成为悬在朝廷之上的利刃,还不如趁其发展之前,将其扼杀。”

众人还是沉默。

此时却是吏部左侍郎林瀚走出来,双手举起笏板道:“陛下,如此只怕会令女真各部,以及蒙古东部的小部族,与朝廷离心离德。”

哎呦?

在场的人都没明白过来。

你老林虽然是正统文官出身,但你只是个教学出身的老学究,什么时候也开始在这种争议性非常大的问题上冒头了?

而且听你这意思……是跟我们站在一道的?

刘健等人则不由往林瀚身上看一眼,他们似乎察觉到一些端倪。

这时候林瀚突然“挺身而出”,大抵有一种,以后他林瀚要挑大梁的感觉,联系到最近徐琼即将致休之事,那由林瀚来接替礼部尚书,就有迹可循了。

朱祐樘也不着恼,语气平和道:“如之前,朕同意在辽东发兵朵颜三卫时的理由一样,如果大明做什么都要受到德行的约束,那大明在主动用兵之事上处处被掣肘。在朕看来,人心是否归德,不在于礼乐教化,而在于拳头够硬……别怪朕说话太直接,历来大明边事便是如此,寻衅者皆都为番邦异族,反而每次大明主动出兵,反而能得到声望归化,兵戎之威可震草原与荒野。”

在场大臣听出来。

皇帝这是在拿大明开国初年,两代皇帝接连对草原和边地主动用兵当例子。

大明主动出兵的时候,就算有时候没什么大的收获,但那些番邦小部族却是对大明毕恭毕敬。

到了宣德之后,大明开始以仁义礼教去收编各部族,那些部族名义上归顺,然后就开始各自发展,有机会就行掠边,而在土木堡之后大明所建立的军事威望,近乎也就荡然无存。

很多部族把大明当纸老虎,不掠边仅仅是因为时机没到,一旦他们的实力提升上来,都是先拿大明的边地当靶子。

建州女真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趁着在成化年间把你们打残了,你们还没彻底休养过来,再锤你们一顿,这就是最好的教化。

李东阳走出来道:“陛下,不知在辽东用兵,要到何等程度?以后对于辽东将如何治理?”

打得过瘾,打完了怎么长治久安,才是大问题。

朱祐樘道:“改土归流。”

新鲜的名词。

连萧敬都能听明白的事,在场大臣也不是傻子,他们瞬间明白了皇帝和张周在卖什么药。

李东阳进一步提醒道:“陛下,建州、海西等女真部族,一向野蛮而骁勇,多数部族甚至是以打猎和掠夺为生,不事生产,以如此之部族,以流官治理只怕会引起地方动荡不安,有悖于大明对于辽东、辽北之地的长治久安之策。”

朱祐樘点头道:“李卿家,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在场大臣一听,都觉得纳闷。

啥情况?

看起来皇帝跟李东阳还有来有回讨论起来了。

感情跟皇帝唱双簧的不止林瀚,还有你李宾之是吧?

“不过。”朱祐樘话锋一转道,“不能因为改变困难,而就任由其发展,再险恶的山水之地,也该有王化礼教的存在,而不能任由野蛮滋生。在此战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朕都会派人去治理边民,并准备在建州和海西等处,再设置一都司,由新任的督抚前去治理。”

李东阳问道:“不知是为何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