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你有张良计(2/4)

谢迁笑道:“你是说,他们是想在回沈阳的路上,再搂草打兔子,看是否能杀几个边民的脑袋冒功,以此来获得朝廷的嘉奖?”

杨谧道:“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马文升终于开口道:“如此大张旗鼓的出兵,两路人马数过四万,调动粮草辎重不计,若他们要以如此的方式来获取军功,怕是并不在情理之中。”

“那负图你以为呢?”谢迁有些气急。

你觉得杨谧和我所分析的不对,你自己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你是在替我们添堵吗?

马文升叹道:“我还说不上来,但总感觉,会有战场之外的事发生,辽东和蓟州两路兵马出击,无论战果如何,在事后无论是论功行赏,再或是文过饰非上,总会有很多推诿和敷衍。”

谢迁感慨着道:“说得也是,蓟镇和辽镇两路出兵,若是以总制领兵,再或是派个兵部侍郎去,一人统调两方,或也没这么多事。非还要各自出兵,目的相同却是差事不同,也不知这张秉宽是初入官场不懂呢?还是他有意为之?”

马文升道:“事情便是如此。再有何事,会让人通知于乔你。”

“别。”谢迁一抬手道,“别来通知我,正常上报,你要是觉得有些事不方便为人知晓。那就以银台奏上去,我这就先回了。”

……

……

内阁值房。

刘健和李东阳看了谢迁带回来的辽东地方军务陈报,二人似也陷入到沉思。

谢迁笑道:“你们说稀罕不?这路人马的行踪,居然是被义州出外探敌情的斥候查知,兵马都快进大明边地了,战果却还没动静。宾之,你一向足智多谋,你给说道说道?”

“那就是赢了。”李东阳道。

“嗯?”谢迁脸上的笑容僵住,皱眉道,“赢了他不报?”

李东阳叹息着说道:“正因为不是输,也不是无功而返,他们才不急着报,如果是前二者的话,他们早报迟报都不会改变结果,何以还要拖着呢?”

“嘿,怎么话到你李宾之口中,都变味了呢?”谢迁显然不想同意李东阳的说法。

但似乎李东阳所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刘健笑着问道:“其实兵部的猜测也不无道理,或是因为战果不尽如人意,要在回程路上顺带杀良冒功。”

李东阳道:“不会的,这么大的动静,若只是为了寥寥几颗人头,却要背负迟报战事的过错,就算是王宪不在意,可辽东巡抚、辽东镇守中官二人,是绝对不会接受的。他们还想在辽东长期经营,怎可能会给自己添麻烦?”

谢迁摇头:“宾之啊,我不这么认为,我倒觉得,他们无功而返的可能性更大。”

在这时候,谢迁还显得很固执。

好不容易有打压张周的机会,或者说是可以打击张周“战无不胜”声望的机会,谢迁觉得不能错过,也不能丧失这方面的希望,给自己添堵。

李东阳不知怎么去跟谢迁解释,他也就不解释了,只说自己的想法:“正因为他们有巨大的军功当底子,却在分功的事情上出了问题,才会迟报,以我想来大概是辽镇的将士并没有取得多少功劳,反而是被设伏的蓟镇兵马所取得是,所以辽东巡抚陆完、镇守中官张永和辽东总兵官寿宁侯三人,才会想借助跟陛下和张秉宽亲近的关系,在功劳上压蓟镇一头。”

“啊?”

谢迁听了之后,瞬间有点目瞪口呆。

刘健道:“被宾之你这一说,似乎一切都能解释得通了。”

谢迁瞄过去道:“刘阁老不会也觉得宾之他说得对?”

刘健放下先前的辽东边务疏,道:“此番出兵,大明调遣这么多兵马,战后却迟迟没有动静,不在于他们不谙世事,而在于他们太懂规矩了,知道以往的军功划分,哪路人马得到鞑子的首级,军功便在哪方。但此番战事乃辽东跟蓟州两方人马配合交战,而辽东一方无论是从用兵数量,还是以领兵的都御史、中官和总兵官上,规制都远大于蓟州一方,才会有战后不可调和的矛盾。才会推迟了战功的上报。”

“是吗?”谢迁尽管嘴上不想承认,但经过李东阳和刘健一番分析,他似也觉得,二人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