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分功不均(2/4)

陆完道:“难道就差了几十里?”

王宪叹道:“前面再无设伏的人马,再往前走,路上的变化更多,鞑子的部族人马也更多。若这是好天,一路推过去也可,但咱的人马和火炮数量不允许。”

“报……”

有传令兵带来消息。

“讲!”陆完好似一点都不累。

相比而言王宪所率的人马更显疲累。

“擒获鞑靼俘虏六十二人,牛羊三千余。”

“带走!”

陆完现在也不得不低头。

他们从南线杀过来时,福余和朵颜两部已过去大概六七十里,追了一段也没有追到的迹象,一路上都是被遗弃的牛羊和财货等,朵颜三卫为了逃命,可真是把家底都快丢干净了。

陆完满面遗憾道:“此番出兵,未能将朵颜三卫一次覆灭,实乃我心中之大憾。”

王宪道:“很好了。”

陆完回过头瞪王宪一眼,虽然战术是双方一起包夹完成的,但主要的杀敌功劳都在伏击那一路,而辛苦长途跋涉的却是他陆完带来的四万兵马,折腾也最多。

而王宪那一路都是骑兵,陆完这边可是拖着各种三四百斤开外的子母炮一路而来。

彭泉骑马过来,显得很紧张道:“两位大人,已经派出探子查过,鞑子往西走了近百里,按现在进兵的速度,只要要两三天之后才能追上。”

王宪道:“撤走吧。”

彭泉问道:“是往大宁方向撤走,还是往沈阳?”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王宪和彭泉这一路,是从蓟州,也就是从南线而来的。

陆完则是从东线,也就是辽东沈阳中卫那边来的。

还没等王宪回答,这边的陆完态度便坚决道:“若南下过大宁,路虽近了很多,但或会遇鞑靼主力,东走虽路途长了百里,但两方人马互相照应,鞑靼不敢直袭而来。”

在撤兵的问题上,陆完还是有足够发言权的。

看起来王宪跟他各带了一路人马。

但王宪不过是临时的军将,如同当时领兵进威宁海的王守仁一样,有带兵的权力却没有很高的官职。

陆完则是辽东巡抚,在大明中期不设经略的情况下,陆完可说是辽东军政最高长官。

而且陆完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出南下和东去的优劣。

彭泉则只是打量着王宪,他是跟王宪来的,在将士心中,谁带兵谁负责统调,还是泾渭分明的,听令也要听自己的直属长官。

王宪道:“陆中丞所言极是,若南下,容易为鞑靼沿途设伏拦截,即便路近,也容易为鞑靼主力包抄。东走虽路远,但鞑靼绕后包抄的难度极大,且双方直线行进,鞑子追上来的机会不大。”

路近,但对于鞑靼人追击来说,路也近。

而且还可以从南边包夹。

往东走,那是曾经朵颜三卫的地盘,鞑靼人要追也之从西边来。

本来是大明的人马在追朵颜三卫,如果是达延汗的主力前来,就成了他们追大明的军队,直线走自然也是最稳妥的。

“传令三军,东走!入夜之后再行休整!”

陆完也知道目前军中的将士已到了体力的极限,但到现在却还不能休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