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夜长梦多,一了百了(2/2)

达延汗需要的是草原的威望,大明需要的是对草原的蚕食。

萧敬明白这一点,他仍旧不解于,张周是怎么确定巴图蒙克的主力在宁夏,而不是在辽东……想不明白的事,萧敬也不敢再去想了,主要是皇帝先前对他的一番当头棒喝,让他意识到,内心倾向于文臣的结果,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到万劫不复。

给张周找麻烦……结果找了半天,麻烦找到自己身上来了。

萧敬这边明白了张周出兵的意向,可朝中大臣并不理解。

朝野上下,甚至是一些从未上朝参与过此番辽东出兵的中下层京官都在谈论一件事时,就知道这件事其实已不是秘密。

也就在此时,朱祐樘在朝堂上当众宣布了一件事,又着实让朝中的文武大臣惊讶了一把。

“……朕已决定,赐秉宽为‘莱国公’,锡以诰券。其于朝中的官职地位不变。”

当皇帝将此事说完,还没等朝堂上的文武大臣有所反应,就让萧敬当众宣读了赐爵的诏书。

一直等萧敬宣读完毕,刘健往一旁空着的英国公张懋的位置看了看,随后才走出来道:“陛下,何以诏书不以阁部、六科审校,要以众宣?老臣认为,既已为文臣,则武勋可免……或已有爵位,当避嫌不就文臣之职。”

朱祐樘道:“刘阁老,朕认为秉宽的功劳,实在不该再回避了,这时候赐给他爵位,也算是对今年边关各战事的一次总结了。你若是觉得不妥的话……只能说你未能理解朕的深意。”

还深意?

一个近佞,就算有一些军功,但多都不是亲自上阵所取得,哪怕我们真的认同了他的爵位,是不是也该考虑把他的文职给卸了?

一边要当国公,一边还想当文臣之首,又是侍读学士又是兵部侍郎的,就差让他一个人兼领一切。

朱祐樘见刘健不肯退回去,他问道:“朕也想问诸位卿家一句,在他升兵部左侍郎之后,可有干涉过兵部部堂的日常行事?还是说他坏了朝堂的秩序?诸位卿家,你们谁有意见的话,朕不介意你们上奏来反对,朕也会一一驳斥,在这里反对那就无此必要。”

“当然,国公之勋爵,也不过是朕有功必赏的结果,朕一向都不会辜负了朝中文武大臣的功勋,尤其是在边关战事上。不必再说了。”

朱祐樘也觉得很累。

每次要给张周加官进爵,都会遭遇到朝堂大臣的反对。

他自己也知道,对张周的赏赐是多了点,快了点,但就是架不住内心想多给张周一点赏赐……加上这次的赏赐还有一些特别的“目的”,他就更听不进去任何的劝谏。

……

……

张周人在家中坐,爵位也就降到头上来。

不过这次赐爵,倒是朱祐樘跟张周打过招呼的,不是张周自己提出,而朱祐樘那边理由也很充分。

萧敬亲自带礼部尚书徐琼到张周府上宣旨,同时所赐的,还有诰券,也就是传说中的丹书铁券,有了这东西,张周的爵位便可以世袭,张周就成为大明响当当的国公,虽然不及开国和靖难时的那些功臣,但若以当下来论,没有任何一个勋贵可以跟他相提并论。

“公爷,恭喜了。”

萧敬脸堆成花一样,看似是极尽巴结,但却又隐约透出一些失落,那是一种明明想竞争,却又段位不够的落寞和悲哀。

看似是在为张周欣喜,其实就是羡慕妒忌恨。

张周招呼了徐琼和所来的礼部官员,将他们送走之后,才跟萧敬一起,打开了由朱祐樘御笔亲题的“莱国公府”的匾额,张周本以为皇帝会赐点什么冠冕堂皇鼓励的话,诸如什么忠直仁义之类的,却没想到皇帝也如此直接。

大概朱祐樘觉得,此时说什么都不如直接给个爵位来得实在。

“公爷,陛下的意思,想必您也很明白,此番赐爵,是对您这一年以来于大明各项战事所建功业的褒奖,同时也是为彰显陛下的恩泽,让各边镇的将士们看到。”

“同时这也是为了麻痹鞑靼人,让他们以为我大明今年的各项战事已到此中止,却不知接下来还有一场好戏。”

萧敬显得很能领会皇帝的用意一般。

但张周知道。

所谓的麻痹敌人,这理由有些牵强,赐爵,什么时候能传到朵颜三卫和达延汗耳中,还是问题呢。

只怕消息还没传到,战事都已经结束了。

本来就是埋伏战……没埋伏到……那就撤呗?反正也没大的损失。

张周笑道:“那是否该跟萧公公入宫谢恩了呢?”

“陛下说了,您事务繁忙,上听处议事的时候,您趁机过去便可,所谓的谢恩也都是表面文章,不必太往心里去。”萧敬笑着在说。

张周知道萧敬不是在故意传瞎话。

大臣得了爵位,本来就该入宫去谢恩,萧敬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拿这种事来胡编。

萧敬说皇帝不用他特别去谢恩,那就是真的不用。

张周感慨道:“说实话,我这突然得个爵位,还有点不适应,总觉得如置身梦中一般。本来我还以为,要等平定草原之后,才有机会封侯拜将,谁曾想……这还没怎么开始,就已经……功成名就了?”

“哈哈。”萧敬笑道,“那也只能说您本事大。不过国公啊,咱还是别懈怠了,陛下心中记挂着要平草原,您可一定要帮陛下实现。给您爵位,既是褒奖,又是对您的期许啊。”

“明白,明白。”张周道。

萧敬一看院子里抬进来不少东西,还给特别说明了一下,随即道:“您得爵,想来府上还要热闹一番。咱家便不多打扰,告辞告辞。”

“恭送。”

张周亲自送萧敬和锦衣卫一行出门。

……

……

莱国公。

如朱祐樘的承诺,赐爵迟了不过两个多月。

张周也明白朱祐樘的套路。

在他张周刚回朝时,朱祐樘想的是先把朝中的文官官职帮他稳住,不赐爵反而让大臣无从反对……等他把文官职位都站稳之后,再把武勋的爵位赐了,这大概也是为避免“夜长梦多”。

万一潢水伏击战出点什么意外,到时文臣肯定会纠结于什么功过相抵的,那时候再想给张周赐爵,好像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而且就算是彭泉他们在潢水伏击战成功,对于张周的军功来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索性……

战前就把爵位给了。

朱祐樘瞬间觉得自己完成人生一件大事,至少这弘治十二年,无论潢水伏击战是否成功,他也可以了无遗憾,安心等着弘治十三年的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