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2/5)

但朱祐樘不想等。

达延汗想恢复祖上的荣光,难道大明的皇帝就要丧失先帝时期取得的基业?

河套地区是一直都不完全在大明的控制之下,是鸡肋地区,但也事关到大明边关的安稳,同样涉及到朕的颜面好不好?

……

……

场面有点僵。

马文升出来进言,被皇帝给怼回去,君臣之间好像对于西北局势,是有信息差,并有意见不合的。

刘健代表文臣走出来道:“陛下,此时蒙古右翼各部,因火筛惨败于偏关,或引起鞑靼小王子觊觎,鞑靼小王子出兵于鄂尔多斯,或有趁机吞并火筛所部之意。如今威宁侯新丧,此时不宜大动干戈。”

刘健是最明白皇帝心意的人。

之前朱祐樘曾不止一次找过他们这些阁臣,单独问询有关搜套等主动出击的事项。

刘健现在就是要把皇帝的心给安回去,就算当皇帝的有野心,大臣有时候劝不住,那就先用拖字诀。

朱祐樘对刘健的说法并不满意,他道:“难道尔等都觉得,鞑靼小王子此举,并非针对大明边关?”

鞑靼人都常驻在河套地区了,大明朝的臣子居然没有危机意识?

“张周!你的意见呢!”

朱祐樘突然道一句,把所有人的心神都给硬生生拉回来。

他们这才意识到,如今皇帝对于军政事务最愿意听从意见的人,既不是兵部,也不是内阁,再或是都督府。

而是他所钟意的“秉宽”。

张周从人群后面走出来,拱手道:“回陛下,臣认为,鞑靼此举分明有意在对我大明施压,或鞑靼真有完成内部吞并之意,但若我大明于此时只坐山观虎斗的话,那等二虎相争有了结果,再想厎定河套,将会难上加难。”

张周此言一出,在场大臣也近乎是哗然。

他们似乎终于借着张周之口,确定了皇帝内心的想法。

主动出击。

将达延汗的野心扼杀于萌芽。

张周倒也并不是无的放矢。

在历史上,达延汗移帐于鄂尔多斯是在弘治十三年到十四年之交,当时达延汗的目的也是要吞并蒙古右翼,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大明君臣所商讨的结果,是很可能达延汗有意要进犯大明边陲,当时皇帝跟刘大夏等人商议要御驾亲征。

皇帝出征心思被打消之后,于是在弘治十四年“秋七月丁卯,保国公朱晖、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等以五路之师夜袭敌于河套,斩首三级,驱孳畜千余归,赏甚厚。”

大概的意思。

高射炮打蚊子,五路大军趁着达延汗大军出征蒙古右翼时,奇袭河套,最后只杀了三个鞑子,抓回来一千多的牲畜,然后就奏大捷,皇帝各种封赏……

毕竟是替皇帝出征,结果大或者小不重要。

赢了……战略意义达到就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