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内相和外相的谈判(2/3)

刘健三人马上明白。

皇帝大概只有为张周的事,才能整这么大的阵仗,让内相和外相之间进行谈判?

你张秉宽面子很大呀。

谢迁笑着问道:“他有何打算?”

戴义看了看一旁的萧敬道:“由萧公公跟你们说。”

跟皇帝一样,戴义好像也学会了摆架子,这点转变其实也让刘健三人有点受不了。

别看这群内相有拍板决定的权力,但平时他们主意并不多,多数时候都还是要采纳内阁的票拟,因为很多事光靠这四个太监是处理不了的,说白了……就是他们水平不行。

所以别看司礼监太监的权力大,但见了内阁大臣还是要客客气气的。

但现在好像又有所不同了。

戴义能这么趾高气扬,是否也有张周崛起,皇帝也不再只是单纯依仗于内阁所导致的呢?

内阁三名大臣可说是大明官场人精中的人精,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是非常高的。

萧敬道:“此事先由陛下提及,想封张先生为侯,至少跟安边侯持平。”

内阁三人对视一眼。

听起来也算是合理。

连草包的朱凤,都能在两战之后,马上要晋升为安边侯,那张周晋升为侯,一点毛病都没有。

就算朝堂上提及这件事,文臣有出来抗议的,最后结果看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张周还是会得到侯爵。

谢迁笑着插嘴道:“秉宽怎么说?”

不再称呼什么“张进士”之类的,直接改称“秉宽”,就好像文臣已经接纳了张周,跟张周很熟悉了一样。

萧敬道:“张先生说,他并不想去西北带兵,督抚他也不想当,只想留在京城里,过几天安稳日子,赏花、逛街、出入宫门给太子授课……大概便是张先生的原话。”

谢迁听了就敛起笑容。

想打人。

这小子,还真是装逼啊,你这么说的意思,其实是跟皇帝说,你不想得侯爵,想继续在京城跟我们文官争朝堂那一亩三分地?

赏花逛街?

当自己是个纨绔子弟,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呢?社会责任心呢?

刘健接过话茬道:“所以陛下准备作何安排?”

萧敬摇摇头道:“陛下并未做决定,而是跟张先生商议过,就算赐给张先生爵位,也不会让张先生离开京师,倒是可以让他暂领京营的职位,协助英国公等人将京营打理好。”

“挺好。”刘健点头。

他心中明明是想把张周拴在翰林院,但面对萧敬的话,他却轻易不表露自己的意图。

因为他知道萧敬的话还没说完。

若这是最终结果,那还让司礼监四个太监来跟他们内阁开什么闭门会议?

萧敬道:“但张先生又提及,他目前并不想挂实职的都督府职位。”

说到这里。

刘健三人马上都意识到张周的“高明”。

三人隐约都在想,这小子也自知现在虽然得皇帝宠,可要是进了都督府,所面对的就不再是一群对他巴结的勋臣,而是一群跟他为敌的豺狼了,所以他也不放弃都督府的职位,只是暂时不要“实职”,相当于是让皇帝赏赐给他个“寄禄官”,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拿实职。

既算是把自己的功劳领了,目前又不得罪人。

一举两得。

“陛下说了,无论明日朝堂对他功勋的议定结果如何,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职位,已是要挂在他的名下。”

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这基本已是大明侯爵入都督府后所挂的职位。

武职,官从一品,仅次于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而平时挂都督衔的,多是大明的国公,而都督同知已经可以署理府事。

也就是说,现在张周武勋方面,已能确保有个从一品的都督同知,但爵位还不确定,文职照理说应该卸职……因为张周的翰林院史馆修撰职位,只是个从六品的文职而已,二者相差太大,且以大明领了高职必须要放弃低职的原则,张周也不该再兼领文官爵位。

就好像王越一样,现在他就只是威宁侯,而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等职位,已经给他卸了。

李东阳听出问题的一些关键因素,他问道:“那意思是说,他只是挂个都督府的职位,仍旧在翰苑中办事?”

“是的。”萧敬道,“这既是陛下所想,也乃是张先生自己所愿。”

李东阳道:“何解?”

萧敬笑道:“陛下希望张先生能教导太子学问,若是授以实缺的军职,张先生不得不分心,若是等太子将来成年之后,再授以的话……便不违背陛下唯才是用的初衷。”

唯才是用……

这个词,多少有点伤了内阁三人的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