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东宫讲班秩序(2/3)

朝议结束之后。

张周没有离开,而是跟着萧敬往乾清宫走,却还没走出几步,就见到朱祐樘在那等他。

“……秉宽,你也看到了,朕其实想举荐王济之,但反对的声音却不少。”

张周很想说,陛下您何必坚持要跟文官唱反调呢?

不过想想也是。

现在皇帝可能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吧。

朱祐樘道:“你可知朕为何要用王济之?”

张周苦笑道:“不会是因为臣吧?”

“呵呵。”朱祐樘笑眯眯道,“真被你说对了,正是因为你,朕想的是,如果他做了翰林学士,跟你之间应该就没那么多隔阂。今天你也要去翰林院到任,朕已让人跟王济之打了招呼,无论他是否当翰林学士,你们在东宫进讲时,都要通力配合。”

“这……不好配合啊。陛下应该知道,臣是新人,王学士再客气,也只把臣当个打杂的。”

张周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如果是按照传统方式去给太子授课,王鏊肯定不会接纳他的。

他也不指望王鏊会改变对他的一些成见,就算是座师又怎样?王鏊还是有其传统文官架子的,张周在之前皇帝安排江南考生去拜座师时就发现,王鏊骨子里的傲气是容不下新人跳脱的。

朱祐樘道:“他能跟你配合,你就与他配合,配合不了的话……朕已有主意,让你可以单独给太子进讲。具体的,你过去之后就知道了。”

“……”

张周也有点无语。

还说把王鏊提拔为翰林学士在帮我?一扭脸,就要把我摆在跟王鏊对立的立场上。

陛下,咱有点言不由衷啊。

“秉宽,你觉得济之跟另外两人争,机会大不大?朕如果坚持的话,应该能让刘阁老他们同意吧?”朱祐樘很认真问张周的意见。

张周想说,你当皇帝的,肯定是以你选的人为优先。

但就怕王鏊跟程敏政一样,一旦他受到格外关照,就要倒霉。

张周笑道:“如果是这三人的话,那王学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唉!”朱祐樘叹道,“倒是朕觉得,杨介夫的能力也不低,过去两年给太子授课,还有在编撰书籍方面,他都是很有一套的。只是资历低了一些,其实朕还是很欣赏他,若没有你这层关系,拔擢于他也不是不可。”

皇帝的直接,也让张周觉得,自己可能也要深度参与到朝廷用人中来。

从他的利益角度出发,将王鏊提拔起来,的确是比杨廷和要好。

传统派系的人,谁会把他张周当回事?

王鏊始终是他的座师,再加上王鏊并不是刘健等派系的核心成员,他以后在朝中遭遇到压力时,自然也会想着找他张周来帮忙。

张周道:“臣有个不太好的预感,是涉及到杨侍讲的。只怕最近两月,他家中会有事,耽误了他的仕途。”

“嗯?”

朱祐樘一脸不解。

旁边的戴义急忙问道:“张先生,您是说,杨侍讲的尊堂,可能会有……意外?”

张周叹道:“臣并不知晓背后的缘由,但料想杨侍讲的家人都在川蜀之地,也经不起旅途颠簸,至于他父母亲人是否安好,或是得什么病,臣并不能推测出来。只能说……可能会如此。”

“这……”

朱祐樘本来也对杨廷和没什么意见。

或者说,杨廷和还没有资格让皇帝引起反感,杨廷和目前的身份地位,还只是个“小角色”。

萧敬感慨一句:“可惜不能像之前张先生救助威宁侯那样……”

言者无心。

朱祐樘道:“去,派人去到杨卿家在京官所,告诉他这件事,让他心理有个准备。如果可行的话……给他三个月的假期,让他回去看看。”

“陛下,这……怕是不妥。”

戴义差点要苦劝。

现在只是张周说杨廷和的父母可能会有生命之虞,而本身杨廷和还在竞争翰林学士的人选中,陛下您这么做,不会让朝中大臣觉得您是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赶走您所举荐人选的竞争者?

朱祐樘道:“朕知道你们的意思,朕在此事上,也绝没有私心,只是想让杨卿家早做准备,这难道也有错吗?让他回去探亲,尽孝道,如果他们是觉得朕有私心的话,大可等他回来之后,再给他个翰林学士便是。”

皇帝也很气恼。

张周都说了,杨廷和可能会逢双亲变故,朕体谅他,让他回去看看。

不管是回去侍奉双亲也好,哪怕只是回去见双亲最后一面,那也是天大的恩赐,对于儒官来说,谁不在意这种孝廉之名?

再说了,翰林学士又没规定只能提拔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